徐茂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2945857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11日

知天命富有人情味

发布时间:2010-12-11 17:14:2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徐茂公“知天命”,也是一位知足之人。他身居高位,但从不贪恋,多次要求辞官,要求降级。在古今名将中,可谓凤毛麟角。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死神面前,他并不贪求富贵,并不企求长生不老。总章二年(669),已经位居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重位的李勣,在他病重的时候,除“上(指唐高宗)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外,“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他常说:“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在他看来,象他这样一位“田夫”,能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已经心满意足了,死又何憾?死又何恨?所以,在死神面前,他坦然相对,平静相对,毫不畏惧。
  在对待亲人的问题上,徐茂公也极富有人情味。唐高宗乾封二年,高宗命徐茂公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勣欲与其婿京兆杜怀恭偕行,以求勋效。怀恭辞以贫,勣赡之;复辞以无奴马,又赡之。怀恭辞穷,乃亡匿岐阳山中,谓人曰:‘公欲以我立法耳。’勣闻之,流涕曰:‘杜郎疏放,此或有之。’乃止。”(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在这种“春秋笔法”的背后,也可看出徐茂公性格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浓厚的人情味。
  徐茂公人情味表现最突出、最充分的事情,还表现在已经身为“仆射(即宰相)”的他,为生病的姐姐熬粥做饭这类小事上。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记载:“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岂可得乎?’” 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万分!
  对于徐茂公,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论:“于李密,忠也;于单雄信,义也;于兵士,恤也;于唐朝,始终如一,灭之高丽,功至高也。” 纵观徐茂公一生,的确如此——他那充满传奇的成功人生,无疑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