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889
本馆由[ wa1kt ]创建于2009年12月19日

烈士冯平:没有军衔的将军

发布时间:2011-02-23 16:56:03      发布人: wa1kt

    2009-07-27 17:15  来源: 海南日报

    出生华侨之家

    海南文昌县东路镇美德村,是一代英雄冯平的故乡,这里风景如画。1874年2月,冯平的祖父冯思余惜别新婚的妻子吴氏,留下一句“我不发财决不回家”的誓言,便从美德村步行到清澜港,搭乘三枝樯杆的大帆船远渡暹罗(今泰国),开始了冯家的出洋史。

    冯子平讲述,祖父起初居住在泰国南部一个叫做初贝岛的小岛,它是海南人最初到泰国谋生的地方。赚了点钱的祖父一点点地积蓄着,按时将钱寄回文昌老家,给妻子吴氏养家。祖父和祖母先后生育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中竟有两人参加了革命:二儿子冯夙蕃,也即后来的琼崖革命先驱领导人物冯平以及大儿子冯葵南;而孙子一辈的冯裕澄、冯继志和冯子平也是革命者。

    尤可感叹的是,冯平夫妇和儿子冯裕澄以及冯葵南夫妇一共5人,正当英年就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为华侨的革命史平添悲壮色彩。

    胸怀大志留学莫斯科

    1921年,22岁的冯平得到海南富商冯裕源的资助,先是到上海文化大学读书,后考上广州大学外语(英文)系。1924年,冯平被中共中央选送到苏联,与聂荣臻等人一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12月,被中共旅莫支部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父母并不知道这位忧国忧民的儿子此时已经接受了共产主义理论,决意要走上革命的道路。

    据《聂荣臻回忆录》:“莫斯科东方大学是一所培养东方各被压迫民族革命者的学校,有中国同志,也有从朝鲜、蒙古来的同志,但中国学员最多”。

    冯子平说,“东方大学的课程,包括十月革命史、俄共(布)党史、世界革命史、工人运动史,还有政治经济学等等”。1925年初冯平和聂荣臻调到红军学校中国班学军事。红军学校设在莫斯科城里。学员们经常到野外演习,地点是莫斯科郊外的森林。全体学员同红军一样,一律住帐篷,一个班一个帐篷,每人发一块草垫子,上面铺一块床单,再发一条毯子。军事学校要求很严,训练很紧张。经常在野外进行军事演习,学习战术、技术,有时也进行打靶。白天晚上,还要轮流站岗放哨,过的完全是正规红军的生活。

    “军事学校的教官,全部是从红军各军部抽调来的,几乎都是苏联内战时各个战场相当于将军级别的红军高级指挥官。”(《聂荣臻回忆录》)

    由此可见,冯平所受到的军事、政治,尤其是马列主义理想的教育和熏陶之底蕴深厚。

    归国回琼担任要职

    1925年,中国爆发了著名的五卅运动,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莫斯科红军学校中国班的同学分批回国支持国内革命。冯平、聂荣臻、杨善集等20多人奉命回国(据《冯平传》)。由于中国国内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急需大批革命干部。为此,1925年8月上旬,冯平、聂荣臻、杨善集等二十多人,奉命返回祖国工作。

    冯子平说,伯父冯平他们由王一飞带队,离开莫斯科,乘火车到海参崴,等候回国的轮船;8月中旬,他们买了海参崴到上海的轮船票,化装成学生的模样上船,9月上旬到达上海。他们在上海,分散住进旅馆,以后按约定的时间到中共中央报到。在上海停留了约一个星期,冯平、聂荣臻、杨善集等十二人分配到南方工作,乘轮船到了广州,在中共广东区委接受区委领导陈延年和周恩来等同志的接见。

    1926年初,冯平结束了在广州的革命活动,受党委派回到故乡海南开展革命工作。从此,琼崖革命开始了新的阶段。1927年冯平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参加领导全琼武装总暴动,创立工农革命武装。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军委主任兼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

    此时,国共两党还没有公开决裂。1926年初,冯平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琼,公开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同年2月,任广东省农民协会琼崖办事处主任。6月,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委员兼军事部长;8月,任琼崖农民协会主席。

    然而,时代的风云突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爆发,琼崖革命进入艰难时期。作为地方领袖人物,冯平领导的工农红军让国民党感到了一种威迫,于是,悬赏活捉冯平的传单贴满各县城的墙壁。

    面对悬赏,冯平依然出色地领导琼崖革命斗争。冯子平根据多年采访和研究写成的《冯平传》,记述了这位先驱人物诸多的斗争事迹: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从l927年4月22日开始,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也从海口、琼山、文昌等城镇扩展到农村,情况危急。6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杨善集回琼,以省委特派员身份,与地委书记王文明一起,在乐会县第四区宝墩村召开地委紧急会议。会议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特委决定将各县的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并成立讨逆军司令部,由冯平任总司令,陈永芹任副总司令,杨善集任党代表。每县为一路军,共七百余人(《琼崖纵队史》第9页)。讨逆革命军的骨干绝大部分是受过初步军事训练的农训所学员,成份多是农民,其次是青年学生和工人。琼崖讨逆革命军建立后,各县的区、乡的革命武装统称为农军,与讨逆革命军同时并存。琼崖讨逆革命军的成立,标志着琼崖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的诞生。

    成立西路工农革命军指挥作战

    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举行秋收起义的决定,1927年9月上旬,在杨善集主持下琼崖特委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于9月间举行全琼武装总暴动。琼崖武装暴动的第一仗便是攻打椰子寨。

    由于冯平留学苏联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锤炼,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他屡被委以重任。1927年11月上旬,中共琼崖特委在乐会县第四区白水村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决定将“琼崖讨逆革命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总司令仍由冯平担任,党代表为王文明。一个书生模样的将军,指挥如此复杂的军事行动,这在琼崖革命史上是一个奇迹。

    早在大革命失败前,冯平经常到临高指导工作,组织农民运动,建立农民自卫军。在他领导下,各农会纷纷集款买枪支弹药,集中猎枪、长矛、大刀、藤牌等,武装农民,编队训练,站岗、放哨,护村卫民。农民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农民武装迅速发展。至1927年二三月间,全县共有农民自卫军三千多人,长短枪一千多支。

    1927年10月,冯平和随行人员日伏夜行,来到澄迈县的孔水村。孔水村远离澄迈县城金江,村后南山岭连绵不断,是个交通阻塞、偏僻的山村。这个村有四个联村,总共一百多户,三百多人。冯平一行到来后,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深入发动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深得人心。孔水村的群众把冯平看成亲人,称他是“真正的共产党。”村里青年在冯平的感召下,踊跃参加红军,建立了一个红军连,有七八十人,六十支枪。8月,冯平在塘北村小学开会,宣布成立中共澄迈县委,吴一清任县委书记。冯平说,琼崖特委决定组织西路指挥部,他要求到会的同志回去发动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扩大工农武装。

    11月中旬,冯平在澄迈县下岭村,召开西路各县代表会议。儋县、临高、澄迈三县代表汇报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队伍的情况,会议决定成立西路工农革命军。旧历11月19日,工农革命军西路指挥部正式成立,选举二十一人组成领导机构,冯平兼任西路总指挥,冯道南、王开礼、黄善藩、刘青云为副总指挥。

    西路工农革命军成立当天,从临高逃来的群众报告:有白军劫掠龙坡村。冯平命令冯道南副总指挥率领两个连革命军去打击敌人,保护群众。革命军赶到临高县龙坡村,把白军包围起来,除少数听到枪声逃跑外,大部分敌人被消灭,缴获长短枪二十二支。

    冯子平讲述,西路工农革命军成立第二天,临高、澄迈县国民党反动武装六百多人,进攻下岭村我军。一个连革命军守在村里,一面还击来犯之敌,一面派人向指挥部报告。冯平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下岭村,我军要充分利用村庄周围的有利地形,坚守阵地,打击敌人,等候援军;同时派出三个连革命军增援,利用夜间袭击敌人。村中的革命军英勇作战,敌人进攻一个下午,被打伤几十人,也攻不进村庄。太阳下山后,增援的革命军赶到,从背后袭击敌人。枪声四起,内外夹攻,敌人伤亡惨重,连夜撤军。这是琼崖早期革命史上一次著名的战斗。

    1928年3月,广东省国民党反动当局派第十一军第十师及谭启秀独立团4000余人对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围剿”,冯平被迫率部转移。由于叛徒出卖,5月9日,冯平在澄迈县西昌地区(今属屯昌县)仁教岭弹尽负伤被捕。敌人把冯平绑在竹椅上抬着游街“示众”,此后慷慨就义……(记者蔡葩)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