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军寻淮洲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882
本馆由[ 树森 ]创建于2010年01月07日

不协调的军政会议与不协调的军令

发布时间:2011-10-11 13:38:45      发布人: 树森
      不协调的军政会议与不协调的军令

                  竹口战斗后,先遣队即向西进入闽北苏区。长期的艰苦转战,红七军团伤员增多,十
分疲惫。而闽北苏区,以崇安为中心。这里是闽浙赣苏区的一部分,领导人是具有威望的老
党员黄道同志。而由黄理贵率领的红七军团第
2058团亦活动在这一带,此地,山高水险,
对于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红七军团来说,无疑如猛虎入深山。

       
面对这种有利形势,寻淮洲反复地思索着,并与粟裕、刘英和三个师的负责同志进行了
认真的研究,想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作短暂休整,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以利再战。同时,我
军一路上受到敌军的前堵后追,尤其是敌四十九师始终咬住我军不放,为了摆脱这一被动局
面,也需要依托闽北苏区寻机给敌人以有力打击,打一两个好仗。鉴此,寻淮洲找乐少华、
曾洪易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

       
在会上,淮洲分析了当前敌我态势及地理环境,他指出:自福州战斗后,敌人前堵后
追,尤其是
49师一直跟在我们屁股后面,总是与我们相距二三十里,虽然没有和我们进行过
大的战斗,但它对我们的行动威胁很大,我们如果不甩掉这个尾巴,对我们今后的行动极为
不利。现在我们到了这里,既有根据地依托,又有崇山峻岭可以利用,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军
团打游击战、运动战的优势,抓住时机,乘敌不备打击和消灭
49师。另一方面,部队一路行
军作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地休整和补充。因此,我提议请求中央同意我们在这里进行短暂
的休整,总结经验教训,补充一些新战士,并依托闽北苏区打一两个胜仗,更大规模地发动
群众,继而把浙南条件较好的庆元连接起来,创造更大的局面,然后跳跃式地向赣东北、浙
西和皖南发展。这样,不仅可鼓舞士气和扩大红军的影响,而且可以扩大闽北苏区,减轻中
央苏区的军事压力。你们两位意见如何?

       
寻淮洲说毕,曾洪易立即接话:小寻的提议我一半赞成,一半反对。我赞成的是休整
部队。因为,自瑞金出发以来已历时近两个月,一路行军作战,不仅得不到休息,且敌人前
堵后追,天上还常有飞机侦察轰炸。这样下去,我们必将全军覆没,我们几个活过今天还不
知能否活过明天。现在到了这里,应该而且必须进行较好的休整。但我反对就地休整,更反
对什么依托根椐地打击或消灭敌
49师。这完全是异想天开。我们现在疲惫不堪,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哪有力量去打击和消灭敌
49师。这里毕竟是游击区,战斗仍经常发生,不利于休
整。要休整,就要到闽浙赣大苏区去,这样才有效果,否则,毫无作用。他奶奶的,闽浙赣
苏区的这些王八蛋也太无情无义,我们艰苦转战,好不容易到了这里,他们接都不来接一下,况且我还在这里当过中央代表兼省委书记,没功劳也有苦劳,没苦劳也有疲劳嘛,真是人走茶凉。

        
老乐,你的意见呢?寻淮洲问道。
       
我的意见很明确,就是照中央的指示办,没有什么好说的。乐少华不阴不阳地说道。
        
对于曾洪易的主张,寻淮洲据理驳斥,对于乐少华的态度,寻淮洲耐心地劝说。可是毫
无作用。曾洪易消极悲观,又挂有随军中央代表的大头衔,根本听不进寻淮洲的逆耳忠言,
而乐少华一味盲目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他又持有
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更不把寻淮洲放在
眼里。结果,任凭寻淮洲如何陈述利害,曾洪易、乐少华就是不听,会议便以各持己见,不
欢而散而告结束。

        
会议得不到统一意见,便各自向中央军委请示发报:曾洪易则提出要到闽浙赣大苏区去,
并直接发电报要闽浙赣军区派部队来接;乐少华主张立即北上;寻淮洲也将军团广大指战员
的心愿和自己的意见如实作了汇报。

        
然而,中央军委当即回电,对曾洪易的主张予以严厉批驳,对乐少华的行为予以支持
和表扬,对寻淮洲的主张予以批评,并指出
拟于闽北边区休息,这恰合敌人企图,因敌人企
图阻止你们北进。

        
中央军委的处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援引自粟裕将军的话来说:
      
急于要我们离开闽东、闽北,这是继攻打福州之后中革军委在战略指导上的又一次重
大失误。从当时红军斗争的全局来看,既然是要我们这支部队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
起战略牵制作用,就不必机械地限定到皖南去。何况当我们出动不久,中央就知道皖南暴动
已经失败。如果当时让我们先在闽东、闽北地区活动,帮助地方党扩大武装斗争,打几个好
仗,更大规模地发动群众,有依托地向政和、松溪发展,把闽东、闽北连成一片,再同浙南
群众条件较好的庆元地区连接起来,创造较大的局面,然后跳跃式地向浙西和皖南发展,倒
是可以吸引和调动更多一些敌人的。


   部队自出动以来,不仅外有敌人围追堵截,内部也出现了严重困难,军团主要领导成员
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首先是乐少华同志一味盲目地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拒绝结合实
际的积极建议,而且专横无忌,对寻淮洲同志极不尊重,一开会就吵架,天天如此,几乎造
成指挥上的瘫痪。与此同时,曾洪易愈益暴露出严重的恐慌动摇,在水口遭到敌机袭击时,
他吓得脸色发青,嘴唇颤抖,一到闽北就提出要到闽浙赣大苏区去,并直接发电报要闽浙赣
军区派部队来接。他的主张受到寻淮洲和大部分同志的反对,中革军委在回电中也对他作了
批驳,以后他就更加消极对抗,竟要求离开部队。军团领导中这些极不正常的状况,从根本
上说,是
倾宗派主义的必然恶果。它给我们这支深入敌区、独立行动的部队,带来了难
以言喻的困难。
《粟裕战争回忆录》
        
试想一支没有根据地、没有补给和中转歇息地、更没有接应和支援、且自身兵力,战斗
力都有限的部队,以后的必然命运可想而知。
倾错误的领导与倾宗派主义必将葬送这
支年轻部队的生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