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845
本馆由[ 9l12s1c ]创建于2010年01月04日

杨匏安协助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发布时间:2011-06-17 23:06:02      发布人: 9l12s1c

中共广东支部是1921年春在广州成立的,是全国六个共产主义小组之一。广东党组织从酝酿到成立,并顺利地开展工作,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密不可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孙中山受到很大的鼓舞,他殷切希望学习苏俄革命的经验,与列宁和俄国共产党联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同情和传播社会主义。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支持者、合作者,加上广东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又有某种渊源关系—谭平山、林伯渠等人原系同盟会会员,陈独秀也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基于此,国民党不排斥中共广东党组织,而采取宽容和友好的态度,并与共产党人合作共事。尽管国民党的动机是出自本党的利益需要,但客观上却造成了与中共广东支部相容的气氛。广东支部抓住机遇,在实际工作中,开始了与国民党的密切接触和共事。

1921年,广东支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开展一些活动,也吸收国民党人参加。1922年1月,国共两党党员及各界民众数千人参加了第二国际左派领袖纪念会,国民党员担任大会主席,中共广东支部谭平山、谭植棠等在会上作了演讲。国共两党还一起办报、办学,中共广东支部的《广东群报》、中央中央局南迁广州的《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有不少国民党人参与其中并为其撰稿。广东支部创办的俄语学校、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等,国民党人也参加其中的领导和教学工作。两党还在工人运动中进行过合作,如1921年初,两党都大力支持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发动海员举行的罢工。广东支部表示:“本党以海员同志为开始阶级斗争的急先锋,定当竭其能力,为之后援。”国民党广东政府也给予罢工大量的经济援助。

1922年5月,广州举行了约20万群众参加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和马克思诞辰纪念会,国共两党党员都积极参与。同月,中共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广东支部和一些国民党人参加了会议筹备工作,在中共提出的主席团名单中,亦有国民党人。1922年中共广东支部筹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有部分国民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由于阶级利益的不同,中共广东支部与国民党之间也存在矛盾和斗争,但没有达到水火不容的程度。国民党对中共广东支部的活动大多采取宽容、支持、联合或者不干涉的态度,广东支部也在反帝反封建的前提下支持和联合国民党。广东支部在国共合作中先行一步,灵活地与国民党进行接触共事,使党关于国共合作的构想率先在广东地区变成了现实。

协助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广东是国民党活动的基地和中心。党的“三大”之后的工作重点是推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早日实现,活动的中心实际上也是在广东。为筹备党的“三大”而迁至广州的中共中央局机关,1923年9月回迁上海。在国共合作的总方针确定之后,进一步推动国共合作的一系列具体工作,就历史性地落在中共广东区委(1924年初改设广州地委,同年10月恢复广东区委)的肩上。

广东区委将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传达给广大党员、团员,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国民党改组,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1923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书记谭平山以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宣传委员的身份,率共产党员杨殷等沿广(州)、韶(关)铁路作国民革命运动宣传。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人的协助下,孙中山在组织上进行了调整,委任李大钊为国民党改组委员,谭平山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和组织员,指导国民党改组。广东区委积极组织党员和青年团员参加国民党改组的试验工作,党、团区委于1923年11月上旬共同成立了粤区国民运动委员会,推动改组工作。广州市的各个区,也由党、团员共同成立国民运动小组,积极参与宣传、组织、选举和其他有关活动。各区国民党党部、区分部选举时,共产党员或青年团员阮啸仙、刘尔崧、张元恺、周其鉴、张善铭、蓝裕业、杨石魂、杨殷、杨匏安等分别当选为执行委员,有的还当选为秘书,主持该党部日常工作。改组试验期间,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还介绍、推荐了大批进步青年加入国民党。至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广州市内成立了9个国民党区党部,3个代理党部,66个区分部,3个特别分部。广州市的国民党党员由两个月前的3649人增加到8218人。

广州国民党组织首先被改造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这大大增强了国共两党进行全面合作的信心。国民党在广州进行的改组筹备和试验工作,是国民党员、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共同参加的。通过筹备和试验,不但密切了彼此的政治关系,共同探讨了党内外重大的政治问题,而且密切了组织关系。在包括广东区委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协助国民党完成了改组工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等决定,宣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广东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

国民党“一大”后,中共广东区委又派出一批得力干部到国民党内工作。除了谭平山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和组织部长外,杨匏安任组织部秘书、彭湃任农民部秘书、冯菊坡任工人部秘书、张善铭任青年部秘书。随后,在谭平山和杨匏安的主持下,中共广东区委筹备并完成了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改组工作,杨匏安、彭湃、刘尔崧还分别担任组织部、农民部、工人部的部长。

党的“三大”在确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同时,作出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努力壮大我党队伍的决定。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借助国共合作的平台,广东党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建立了基层组织,广东党的组织由“三大”前仅广州一隅迅速向全省扩展,同时还派出党员到福建、广西、云南和南洋等地开展建党活动。中共党员人数迅速增加,1925年6月,广东已有400名党员;10月,全省党员数增至928人,占全党党员总数的26.7%。1926年4月发展到3700人(占全党党员总数的33.2%),6月增至4558人,9月又增至5039人。此时,中共广东区委形成了由周恩来、陈延年、张太雷、彭湃、苏兆征等一批优秀分子组成的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中共广东区委是当时全国辖区最大、党员人数最多的地方组织。中共广东党、团组织积极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军事等运动,使广东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又从广东推向了全国,在国民革命中,广东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了政治领导和先锋模范的作用。

在国民革命中,广东党组织真诚地与国民党合作,同时针对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及其对革命的影响,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为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