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一级特聘教授焦红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27686799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2年09月12日

焦淑良和叶含珍读懂儿子焦红光 却在生死别离时

发布时间:2012-09-12 16:44:59      发布人: jackson

    之所以能读懂儿子的心,也和老夫妻俩的工作经历有关。焦淑良和叶含珍当年也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工作狂”。

  70岁的焦淑良和69岁的叶含珍祖籍安徽亳州,20多岁的时候,焦淑良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被分到焦作矿务局王封区队做技术工作,而师范院校毕业的叶含珍则在王封矿学校教语文,后来师资力量紧缺,焦淑良也来到该校教数学,他们成了一对教师夫妻。1994年,河南煤化永煤集团开了新矿后,已年过五旬的焦淑良和叶含珍,又到刚建立的永夏煤区第一中学教学。到1999年退休,两位老人从事教学30余年。但夫妻俩却并没有预料到儿子会子承父业,并最终走上大学讲台。

  “红光1992年从淮南矿业学院选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刚开始在焦煤集团鑫珠春选煤厂工作,后来他又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博士,7年前才到河南理工大学做了一名老师。”焦淑良说。

  在他们眼里,焦红光仅仅是一名学有所成、术业有专攻的大学老师,但在焦红光的学生眼里,他是严厉的师长,更是困难之际能伸援手、困惑之时能答疑释惑的益友。

  这一切,却是从儿子离开的那天,夫妻俩才体会到的。

  他们在想,为什么儿子走了,他的百余名学生竟能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他的葬礼?为什么儿子走了,他的学生愿意叫自己爷爷、奶奶,而且还想深情地一直叫下去?为什么儿子走了百日后,他学生为他写的悼词,还在网页摇曳的烛光里熠熠生辉……

  “红光走了以后,我们才深深地感觉到,他在教师的岗位上,比我们干得要好啊!他对学生的情,比我们对学生要深啊!”9月7日,沉思良久,焦淑良如是说。他们读懂了儿子,但儿子已经走了,只把音容笑貌留在了客厅摆放的照片中,留在了红笔批改的作业中,留在了学生们悼念他的文章里。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焦哥:在那边还好吗??我们想念你!!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写信时间:2012/12/15 0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