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锡道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682
本馆由[ 秋子 ]创建于2010年01月30日

爸爸的故事2

发布时间:2012-06-30 18:49:29      发布人: 秋子
 

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在这时,涂锡道经毛泽东钦点,出任东北军区军械部部长,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械物资的供应与调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仗离不开军械,武器弹药是重要因素,涂锡道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为此,他先后“照猫画虎”的为志愿军仿造出美式四0火箭筒、火箭弹,六0、八二迫击炮长弹,有力的支持了志愿军的作战,同时,也受到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多次表扬。
   
近来,这位东北军区军械部长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这事还得从志愿军的炮兵部队说起。志愿军炮兵入朝参战以来,在局部的战斗中,火力有时还是可以盖住美军的,如此一来,使得战斗态势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当时,志愿军炮兵的装备以美式一0五榴弹炮和苏式一二二榴弹炮为主,火箭炮次之。而火箭炮则是清一色的苏式“卡秋莎”排炮。“卡秋莎”的威力确实是大,可问题是炮弹我们却不能制,完全依靠当时的苏联供应。最令涂锡道头痛的症结就在这儿,依靠别人供应弹药,一来不是长远之计,二来还得看别人的脸色才行,特别是最近以来,苏方索要“卡秋莎”炮弹的价格,竟高得令人难以置信,涂锡道粗略的估计了一下,按苏方提供的价格表,一枚“卡秋莎”炮弹竟折合当时的四两黄金!
   
“你贵我不要还不行,我们自己来研制中国的‘卡秋莎’!”涂锡道被自己的想法激动得一夜都没睡着觉。
涂锡道这次驱车前往朝鲜,目的很鲜明,一是向志司汇报,二是调查了解苏式“卡秋莎”的使用情况,听取志愿军的意见,然后,回国造炮。
   
志愿军总部简陋的隐蔽所里,他当面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汇报了苏联方面供应情况的变化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情况和1952年下半年的供应计划。
   
“我们的兵工厂已可以生产美式四0火箭筒、火箭弹,可以复装美式一 0五榴弹炮炮弹,六 0、八二追击炮弹也能大批生产……”对于涂锡道的汇报,彭总听得很认真,不时在本子上作记录。
    
“‘卡秋莎’这种排炮首长是清楚的,火力猛、威力大。可我们装备的‘卡秋莎’是苏联提供的,因此,这种炮弹也得依靠苏联供应。斯大林同志是说过,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械物资只计友谊,无偿供应。可实际上呢?”涂锡道顿了一下。
   
“说下去!”彭总紧蹙着眉头说。
   
“实际上,他们的友谊已经变成了买卖,特别是最近,他们运过来的所有物资都跟我们要钱,而且价格还高得惊人。可运过来的都是些二战中用过的旧物资,就拿‘卡秋莎’的炮弹来说吧,有相当一部分都因受潮而生锈,根本就不能用,如此一来,势必影响影响我军作战的需要啊!”涂锡道一口气将要说的话全倒了出来。
   
“买苏联的军械物资打的哪是钢铁?是金子!况且,他们还给我们那么多破烂货!那‘卡秋莎’在战场上就伤了我们自己的人!以后要尽可能少用苏式一二二榴弹炮,多用美式一0五榴弹炮。”
   
顿了会儿,彭总感慨地说:“我们的弹药供应历来就困难,大家在思想上有准备。节省弹药是我军的作战传统啊!现在增加了新的困难,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能打得美国人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和我们谈判。” 听完涂锡道的汇报,彭总站起来点燃一根香烟,在隐蔽所内来回踱步。
   
“彭总,这次来之前,我和军区炮兵部队的万毅、宋承志同志商量了,准备自己动手想办法研制多管火箭炮,来代替苏式‘卡秋莎’。”涂锡道说。
   
“好!这个主意好!我们应该自力更生地发展武器弹药。好……”彭总接连说了三声“好”后,坐到涂锡道的身旁,拍着他的肩膀继续说:“我希望我们自己的‘卡秋莎’能早点面世,比苏联的更漂亮、更好用。你回去后,告诉同志们抓紧时间研制,争取早一点把苏式‘卡秋莎’换下来,让苏联的‘卡秋莎’打完现有的炮弹就进博物馆!”
   
研制工作得到了彭总的赞同,涂锡道感到很高兴。他一头扎进前线阵地,向志愿军部队了解苏式“卡秋莎”火箭炮的使用状况以及前线部队的实战需要。通过广泛听取指战员们的意见和实地调查研究,一个成熟的研制设想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带着这个设想,他昼夜兼程赶回国内,向有关领导和五二兵工厂的同志转达了彭总的指示和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要求,也谈了自己在前线了解到的武器状况以及志愿军战士的意见和要求,然后提出自己的设想。他说:“苏式‘卡秋莎’也不见得性能就很好。比方说,按规定它的纵向射程应为8000,横向散布面应为800,可我军装备的苏式‘卡秋莎’,纵向射程经常出现近弹,不到1000,横向散布却超出1000,误伤自己的事情常有发生。此外,目标大、装弹慢、起爆不良也是它的致命弱点。我们要制造自己的火箭炮就必须克服这些弱点。向小、巧、准、狠的方面下功夫......
   
涂锡道提出的合理建议,为五二兵工厂研制中国自己的“卡秋莎”开拓了思路,增加了底数。在他的督促下,五二兵工厂当年秋后就研制出了中式“卡秋莎”,十六管式,轻便灵巧。吉普车能拖,马车也能拉,人亦可以推。除炮弹和射程稍小于苏式“卡秋莎”,射击、精密度和起爆效果均优于苏式“卡秋莎”。
   
志愿军迅速用中式“卡秋莎”装备一个营,这个营一连打了几仗,战士们都称赞中式“卡秋莎”是“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此,中式“卡秋莎”在朝鲜战场上遍地开花,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式“卡秋莎”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化常规武器,在以后支援越南人民的解放斗争中也显示了它巨大的威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