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总结
在我主力未转移北上时,我原定于临沂外围歼灭敌人,并作了保卫临沂的准备与部署,发出了作战预备令,提出了在临沂及其以南对敌作战的三个方案。
第一方案:于敌占我郯(城)码(头)后,首歼敌右路兵团第二十五师及第六十五师一部于郯城以东、东海以西地区。该敌战斗力较弱,侧翼较暴露。
第二方案:如左路之敌前进较快,则首歼敌左路兵团第十一师于沂河以西苍山地区。该敌侧翼虽不暴露,但较薄弱,容易打。
第三方案:如敌两翼均迟滞前进,而中路突出时,我决定首歼敌中路兵团第七十四师于沂河以东、沭河以西地区。该敌战斗力较强,但当其沿郯(城)临(沂)公路北进与两翼距离较远时,可能为我歼灭。
在以上三个方案中,最好执行第一方案,歼敌右路;其次执行第二方案,歼敌左路。
为了促使敌两翼突出,我乃以第三纵队主力于正面坚决抗击中路之敌,以造成我于两翼歼敌之机会。但当我于正面加强压力后,敌仍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法,缓步齐头前进。
为造成对敌作战更有利的条件,我遂开始考虑到根本改变保卫临沂的作战方针问题,但最好能在临沂以南打一仗,这样在政治上对我更有利。因此提出以下补充方案:以第二纵队向东南挺进,歼击叛军郝鹏举部;同时虚张声势,谓我数万主力东去威胁海州,造成敌之错觉,迫使敌主力东援,我则以第三、第四纵队配合第二纵队运动中歼灭东援之敌(估计可能为第二十五师、第六十五师乃至第七十四师)。如敌主力不来增援,或仅以小部来援,而以左、中两路迅速向临沂挺进,我则集中全力,决心歼敌第十一师于沂河以西地区。
在我第二纵队执行此一方案完成任务后,左、中两路之敌仍不前进。右路之敌不仅不前进,反向后退缩,第二十五师、第六十五师均自郯城以东撤向桃林及其东南地区。
由于调动不了敌人,我乃将主力撤至临沂以北休整,并毫不犹豫地放弃临沂,决心以主力北上,首先歼灭自胶济线出动占我莱芜、新泰之敌。其理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