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留原则”使毛昶熙身后扑朔迷离
一次,毛昶熙的妻子去见慈禧太后,与慈禧太后说,老佛爷,我已经睡了你的三个状元了!说得慈禧与在场人员惊愕:这媳妇,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样的疯话,是朝廷大员夫人能够随便说的吗?大家还在惊愕中,毛昶熙媳妇缓缓解释说,父状元,夫状元、儿子状元。小时候我跟父亲一起睡觉,婚后跟丈夫一起睡觉,儿子小的时候跟我睡觉,你们说我是不是睡了老佛爷三个状元?这是流传下来的传说,有这传说,我们可以窥见毛家与慈禧的亲切融洽关系。
2、著名书法家:赵之谦是当时“海上画派”重要画家、篆刻家,是“前海派”代表人物,书法、绘画兼有巨大成就。他生于1829年,卒于1884年,号益甫,又号梅庵、悲庵。浙江绍兴人。赵之谦出身于富有家庭,但传至他时,家境已趋破落。少年时刻苦学习,广博文艺修养,于诗文、书法、绘画、篆刻,无所不精,31岁时中取举人,后做绍兴府知府缪梓的幕客。1861年,太平天国起义军进入绍兴,他离开故里,流寓温州、黄岩、福州一带,做过私塾教师。他的妻子死于途中,故后号“悲庵”。之后到北京,以卖画为生。37岁起他曾在北京三次参加会试,都未中,但同时期他却在诗文、书画篆刻方面渐获声誉,被清朝官僚毛昶熙看中,被推荐到江西,先在南昌主持纂修《江西通志》,后历任鄱阳、奉新和南城知县,于任职南城县时病逝。
堂堂朝中一品大员,怎么会看中街头一个卖画的?原来毛昶熙本人,就是当时一位相当著名的书法家。由以上毛昶熙爱怜人才、举荐画家的故事,也足可为证。
3、三不留原则:毛昶熙在世时,给自己规定有一个“三不留原则”,这个“三不留原则”是:一不留下墨迹;二不留下文稿;三不留下钱财。毛昶熙这个人,对街头一位卖画的,可以知其才器,可以把他推荐上仕途,由此知道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赤诚之心。为什么对于自己的书法作品,只允许“铺墙壁上,留两个时辰”?然后绝情地焚烧掉,并且真的就做到了不留下一个字给后人,不留下一个字给艺术史!
毛昶熙对于自己的书法作品如此,对于自己写出的文章也是如此。文章必须写出来,思想不形成文字,就等于终究没有完成思想。毛昶熙一生勤于写作,并且提倡在文章中提高与磨练。然而他对待自己的文章的态度是:书不过两个时辰;文不过一季。皆焚之与炉。
不留文章于后世,毛昶熙做到了。同时也做到了不留钱财于家人、于后人。我不是做官的,不了解做官的对钱财到底是个什么心态,也就不作议论。只以武陟毛家在大清帝国倒台后就那么迅速、彻底地败落,知道毛昶熙做到了“不留钱财”。毛昶熙去世后,其后人很快地陷入贫困,贫困的后代甚至都不相信先人为官至一品,不留一点钱财,以至亲自盗挖自己家的祖坟,也一无所获。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