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董教父”安思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20637887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4年08月09日

安思远是“爱国华侨”?

发布时间:2014-08-09 09:21:36      发布人: jackson

安思远说,经常在某些重要的酒会上,会有中国人问他: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安思远的华裔收藏家?而当他告诉他们他就是安思远时,对方会惊讶地说“我还以为是个华侨呢”。

安思远,1929年生于纽约曼哈顿,其父是牙科医生,是奥利弗.埃尔斯沃斯(OliverEllsworth,1745~1807,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重要的反英**者、美国宪法的首席执笔、联邦最**院第三任首席法官)(图10)的嫡传后裔。但按照安思远的话说,他们家属于埃尔斯沃斯家族中贫穷的那一半(poor side of theEllsworth family)。安思远的性格可能遗传自他的父亲——他固执的不和家族的另一半发生联系。而安思远的母亲——一位漂亮的歌剧演员,则没有那么坚守立场,被安思远戏称为“叛徒”。

四十年代,少年安思远就已经显示了超人的头脑,他从旧货店挑选包括中国艺术品在内的东西,马上转手卖给古玩店获利。没上完高中,安思远便迫不及待地到艺术学校学习建筑,但却常常缺课研习绘画,转而尝试以卖画谋生。1948年是影响他此后一生的年头,这一年他先后认识了两位良师:一位是专营亚洲艺术品的古董商爱丽丝.巴尼(Alice Boney)。在她的古董店里打工期间,安思远学会了鉴别中国古陶瓷、书画、家具等的最实用的方法;安思远的另一位良师王方宇,在耶鲁大学开设了最早的汉语学习班,安思远和另外三个准备去中国传教的修女,是王方宇的第一期学员。王方宇从理论上进一步提高了安思远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赏水平,同时,正是他给了这个少年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安思远”。


从那时起,安思远便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经开玩笑地对我说:我是中国人(I am Chinese)。而他也用行动经常证明着这一点:九十年代,安思远在香港成立了抢救安徽古民居的基金会,并带头捐款,使得在之后的几年里,多座濒于倒塌的古民居得以修葺(图11);2000年,他发现自己在港澳地区购买的一尊武士浮雕是被盗文物后(图12),主动与中国政府取得联系,并随即无偿捐赠中国政府,后来这尊国宝级石雕被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2002年,安思远又将一件西周青铜器“归父敦”送还中国,亦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道的中文名字,和他“爱国华侨”般的善行义举,很难不让人误以为他是华人,以致在林树中教授的《中国历代外流的雕塑及其艺术》一文**现这样的笔误:“……“武士”浮雕…持有者是华裔爱国人士安思远先生,当他得知实情后,当即将其无偿归赠北京……”,一时传为佳话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