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陈作兵父亲陈有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2204467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2年05月18日

陈作兵从杭州赶到诸暨市人民医院,父亲已经平静地离去了

发布时间:2012-05-18 12:10:10      发布人: jackson
 2012年的春节,是陈家最为热闹的一个春节,陈家全部汇聚到诸暨市陈作兵的哥哥家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父亲给每个孙子孙女都发了红包,原本每年只是50块钱,这一年,红包都变成了200元,老人知道,这一定是最后一次发红包了。陈家吃了年夜饭,拍了许多张全家福,父亲在拍照的时候,始终笑着。

  过完这个春节,大年初一,父亲就因病重住进了诸暨市人民医院。按照父亲的意愿和陈作兵的建议,拒绝一切化疗放疗,只是普通的补液,对症治疗,缓解疼痛。此时的父亲已经是昏迷的前夕,疼痛越来越难以忍受,腹水增多,肚子已经隆起。

  父亲住院后,很少说话,不进食了,母亲给陈作兵的电话里说的就是父亲今天是否开心,是否笑了,或者右手能动了等等。后来为了节约电话费,不打扰儿子的工作,母亲学会了发短信。

  陈作兵记得,父亲去世前的一个周末,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但还能说些话。那次陈作兵和母亲都在,父亲靠在床边,把氧气管往旁边推,说了好些事情,其中有关于人生感悟的。父亲说,他也许出不了院了,这是他生命最后停留的地方。他的骨灰必须拿回农村,埋在奶奶旁边,下辈子有可能还是做奶奶的儿子。儿女长大了,没有牵挂,务必要对母亲好些等等。末了,父亲突然指指走廊里匆匆走过的小护士,说,看看,经常给我擦背、打针,都是些20多岁的小姑娘,父母的心头肉,不简单啊。父亲说,有可能的话,你一定要好好感谢感谢她们啊,陪了我生命的许多最后时光哦。

  陈作兵赶紧说,我在安排了,放心。我这个周末,就回诸暨,已经安排好了,在诸暨饭店里请这些同仁们吃吃饭,我一定表达全家的感谢之情。

  趁母亲打开水之际,父亲跟陈作兵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陈作兵的母亲,孩子们要好好照顾她,如果她以后也得了重病,不要让她太痛苦。陈作兵说我会的,父亲你放心吧,我保证不和她吵架,她说什么我就答应什么。父亲笑了,也放心了。陈作兵说,我要上班去了,父亲说,路上慢慢开车。

  这是父亲与陈作兵最后的告别,一周后,2012年3月22日,父亲去世。

  那天凌晨,大约3点钟左右,母亲打电话告诉陈作兵,父亲病危,陷入昏迷,医生问要不要抢救——这样的程序,陈作兵自己也做过许多次,心脏按压起搏(因为晚期肿瘤癌症病人十分虚弱,很容易压断肋骨),切开气管,插进直径超过三厘米的管子,上呼吸机,24小时补液,包括盐水、营养液、消炎药、镇痛药、镇静剂,即使是用最新的抗肿瘤药物,一针剂几千元,也不过是延长一个月或者几个月的生命,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意识似有似无,逐渐多脏器衰竭。有的脑死亡之后,家属依然会让医生继续抢救……

  是否需要紧急抢救?——陈作兵想起在英国进修的第二导师查理,一位德高望重的急诊医疗顾问,他体检时被发现胃部有个肿块,经手术探查,证实是胰腺癌。手术后需要化疗和放疗,该流程可以将患者生存率提高整整3倍——从5%提高至15%(尽管生活质量依然较低下)。查理拒绝了。他第二天就出院回家,自此再也没迈进医院一步。他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家庭生活上,陈作兵听说他非常快乐。几个月后,查理在家中去世。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化疗、放疗。他的保险商也为此省了一大笔钱。

  陈作兵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和英国同事探讨这个事情。有趣的是,有资料显示,有很多医生不爱选择被治疗。尽管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他们通常也拥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往往选择不。

  还有,陈作兵发现,在英国医院里的一些绝症病人,在入院评估后,往往在病历上会有NCPR的标签——这意味着这个病人在危险时候,不要任何抢救措施——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在人生终结时,拒绝延长生存几小时或者几天的希望,同时也拒绝了接受心肺复苏术(CPR)和随之而来的肋骨断裂的结果。

  活的是质量,而不是几天行尸走肉的生命。死也是有尊严的。这是陈作兵在国外进修时候的一点点发现。

  因此,在电话里,陈作兵告诉母亲,父亲万一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了,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了,不要打扰他,让他安静地离开吧。

  3个多小时后,陈作兵从杭州赶到诸暨市人民医院,父亲已经平静地离去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