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追思吴泓
2009-08-26 11:50 来源:时尚网
任利剑 他的一生是短暂的 也是精彩的
(任利剑:吴泓南京大学同学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对于吴泓的英年早逝南京大学非常重视,我作为学校的代表来送吴泓,想把学校对吴泓的缅怀跟人家分享一下:惊悉吴泓校友英年早逝,全校每一位熟悉和了解他的学生都被巨大的悲痛所包围,难以接受这一严酷的事实,吴泓校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优秀学子的杰出代表,作为中国时尚传媒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以自己的敏锐、智慧和胆略,开辟了中国期刊新的方向,为丰富大众的生活方式,引导多元时尚的健康潮流,做出了具有重要社会和时代意义的贡献,吴泓的业绩将继续影响人们深刻的工作以及年轻一代的成长。他毕业后一如既往支持和关心母校,尤其是文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校友和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吴泓校友是南京大学的光荣和骄傲。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杰出校友而无比的痛心,我们更希望由他开创并付出毕生心血的事业,能够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他的精神能够得到继承和弘扬。
任利剑在谈到自己对吴泓的印象时说,听到吴泓去世的消息时非常痛心的,但是从他短暂的一生来说,他事业是做的非常精彩的。虽然他做的很辛苦,但是他一直在做他能胜任又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吴泓把他的才情和他对审美的追求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充分找到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又以他的智慧和胆识做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精彩的,是拼搏的过程,也是他个人在享受生命的过程,获得这种成功喜悦的一个过程,在这点上我们都为老同学感到自豪。他精彩的一生也无愧于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如果他在天有灵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姚松 他的精神会一直在南大流传
(姚松:吴泓校友 南京大学中文系书记)
我尽管跟吴泓不是一届,但是我还是要来,从私的方面来说,毕竟跟吴泓一起上过课,对他有一些了解。
从公的方面讲,后来跟他接触比较多还是因为他做时尚杂志之后,学校的大小活动都会请他参加,包括请他来我们共同为中文系的图书馆揭幕,请他为我们的学生做讲座,与私来说我们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于公他作为南大杰出的毕业生,他事业上的成就就是文学院的骄傲。
79届无论做哪方面都会很出色,吴泓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开阔和创新的思维,以我们78届的思维来看,在当时有稳定报社的情况下,未必愿意自己出来另辟新杂志。再就是他的细致,我们请他回来,种种细节他都能写的非常周到,我认为细致也是他事业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我觉得以后,从我们文学院来讲,更要把他的这种精神永传下去,让我们的学生接受这样一种影响。以前他在给南大的学生做报告的时候,非常受欢迎,现在他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他的生活态度、他对事业的追求在文学院会一直流传。
王拥军 他是非常典型的江南灵秀之人
(王拥军:吴泓同学 中纪委)
当我知道吴泓送医院抢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我的父亲也是癌症,所以我很了解这种病。当我们赶去医院的时候,他处在弥留之际,睁着眼睛喘着粗气,我知道我们正在经历着生离死别。后来我都不敢再看,只能静静在外面等候消息。所以这几天我心里空荡荡的,把我们大学的毕业纪念册也从箱子底翻了出来,看着吴泓给我们写的留言,他其实给我写的最多,我们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在学校时,吴泓特别勤奋,他的毛笔字在学校时就坚持练,工作以后从来没间断过。从写字这一件事就能看出,他对一件事是多么的认真,并且非常地执着。
另外他的爱好非常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接触的东西明显比我们全面,是非常典型的江南灵秀之人。工作以后我们见面不多,但是最要的节日还是会聚在一起,包括93年时尚杂志创刊,我们都是在一块儿庆祝。那时的时尚杂志社条件很艰苦,完全是白手起家,正是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他正好赶上了这班车。
吴泓创业的16年他有许多艰难的时候,但是我们从未见到他抱怨,从来都是非常乐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这么乐观的人会这么早离开我们。吴泓最早创办杂志时只有20万资金,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几个高层把自己家里的钱拿出来给员工发工资。吴泓非常严谨,极致地最求完美,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伍振国 他是同学中最有才华、人品最好的
(伍振国:吴泓同学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是1979年,到现在正好是30年整,似乎是一转眼的时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上是42个人,分了若干宿舍,我跟吴泓在同一个宿舍住了一年,最初的一群懵懂的少年聚在一起,最初的感情就是从那时建立的。吴泓那时年龄最小,但是特别聪明,他的学习非常好,他非常有内秀,最喜欢书法和篆刻。在学校期间吴泓不是特拼的人,但他自己很自信,很有才华,然而他却不张扬,这点对于年轻人很难做到。很少夸夸其谈或者大声讲话,他是个外默内秀的人。
毕业后,我选择去了东北,跟同学接触不多,但是这么多年每年都会收到吴泓的明信片,或者时尚杂志的一个礼物。无论处于何种位置,都能想到老同学,我觉得这份人品很难得。我们南大学风正,为人正派,低调做人,这点在吴泓身上是很好的体现。他尽管事业做的很大,但是为人方面有社会的公益心,有社会的公益抱负,对同学有感情,对母校有感恩,这点是我们同学该学习的。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吴泓是同学中最小的,他走的最早。他是我们同学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人品最好的一个。生离死别的事情我们也经历过,但是吴泓走了我们还是会感到痛心。在吴泓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行业精英的风采。
胡俞越 他给中国留下巨大遗产
(胡俞越:吴泓校友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大学毕业我住在航天桥的西北角,他住在东南角,我们离得特别近,所以接触很多。他曾经还刻了印章送我。
他是我们南京大学的骄傲,从某种意义来说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93年时尚杂志的创刊,培养、创造和推动了中产阶级队伍,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产阶级队伍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这个年龄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做我们想做、该做、能做、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的,就是快乐的。吴泓的人生虽然很短暂,但是他却做了这几点,他能把自己的爱好充分发挥出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尽管他英年早逝,却给中国留下巨大遗产。时尚从创刊发展到现在旗下的17本杂志,这中间的历程,文学系的研究生、博士生都可以作为很重的课题去研究。
徐新华 我们会更多关心他的女儿
(徐新华:吴泓同学 无锡)
听到吴泓去世是下半夜两三点钟,我急忙翻出毕业纪念册。翻着翻着天就亮了,回忆起很多大学时代的美好。
吴泓温文尔雅、高雅、做事精细,他所取得的成绩一直是南大同学的骄傲。
现在他离开了,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他所开创的事业是长久的。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今年年初有了女儿,我们会多关心和爱护小侄女,小侄女是我们班最小的女儿。
姜恩宇 最难过莫过于生离死别
(姜恩宇:吴泓同学 新华社海南分社记者)
今天4月份来北京去吴泓家里坐了一下,他那时身体状况还不错。但是5月份就知道他又在家里休息,真是千言万语也难表达心情的复杂。
8月份我去西藏采访,有个朋友介绍了一种比较好的中药,我赶忙联系徐俊,怕打扰吴泓休息。晚上就接到徐俊的短信,他说这个东西很好,于是我就连夜到县城,终于找到了这种药。然而药还没送到,就接到徐俊的短信说吴泓已经送去抢救了。远在西藏的我不知海拔高,还是过于挂念吴泓,怎么都睡不着,结果最后接到徐俊的短信说:吴泓走了。
我现在心理难受的不得了。我们活着的人一方面要追思他,但是我们一定还要保重我们自己。
张平 希望吴泓走好
(张平:吴泓同学 中科院热能所党委书记)
“我们班42个同学,共10个同学来北京,可是现在10个人也凑不齐了。”说完这句话,张平难以抑制地留下了眼泪。
我们在北京的这些同学,一有外地的同学来,我们还能聚聚,每次聚会都能感到吴泓事业不断地发展。这个是大家非常欣慰的事情。
听到吴泓去世的消息,我整个人彻底就蒙了。所以这几天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之前不管大家的事业怎么样,我们还是一个完整的班级,可是从今以后我们还留在北京的同学连一桌都凑不齐了,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为吴泓写点什么,可思绪万千,写了三个小时才100多个字……
吴泓做事认真,为人羞涩,低调踏实,我希望他能走好。
钱慧容 他其实是个幸运人
(钱慧容:吴红同学 中国民航局干部)
我在灵堂前对吴泓的妻子王未说:吴泓其实是个幸运的人。首先,他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时代,办了个好的杂志。其次,他遇到了我们41个同学,我们这些人在一起有很多很美好的回忆。再次,在他身体不好的时候,他们夫妻能下定决心,共同生育了一个宝宝。
吴泓虽然走了,但是我想他很努力、很坚持了。每次想起吴泓我都感到很温暖,这两天因为要给吴泓留言,我就想到了生和死。想到生是因为吴泓最近刚有一个孩子,他是个非常内敛的人,然而在谈到孩子的时候我见到他脸上前所未有的喜悦。想到死是因为我们几个同学也看到他走到最后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
我要在心里默默怀念他,他是我们的好同学,好兄弟。吴泓还有一个幸运的地方是我们现在41个同学还可以怀念他。
黄大男 我始终不愿意相信他离开的事实
(黄大男:吴泓同学 江苏无锡)
我一直不太能接受吴泓生病的事情,直到现在心里面仍觉得堵得慌,这个病对吴泓太残酷了。
作为同学,真的很遗憾没有能帮他分担痛苦的机会。
吴泓是个非常有个性、有精神追求的人,虽然我们交往不多,但是每次相聚他都能够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如果今天我不是到了八宝山,我始终不愿意相信他离开的事实。
吴泓的妻子王未也是我们的同学,吴泓走了,我们应该更好地关心她和小侄女。
刘荷清 吴泓的成就跟南大精神是分不开的
(刘荷清:吴红同学 《消费时报》)
吴泓身上的精神是来源于我们南大学校的传统,我们南大的传统就是认真、细致、做事踏实,我们这些同学不追求很高很大,只追求踏实,所以吴泓有今天,时尚有今天,跟他南大精神是分不开的。
吴泓非常内秀,他对很多同学的感情不轻易言表。好多年前我们曾经拍了一张合照,那天早饭的时候却意外遗失,我心里默默想,可能是吴泓把它带走了。
时尚系列刊物对很多人生活方式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吴泓走到今天,我感觉非常骄傲,同时他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丰富的。
王祥 我还处在震惊迷茫当中
(王祥:吴泓同学 鲁迅文学院教授)
我还处在震惊迷茫当中,我无法表达,等过一个阶段,我想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吴泓的追思。
徐俊 他总希望康复了再跟老同学团聚
(徐俊:吴泓同学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
时尚是那么大的一个传媒集团,所以吴泓之前没详细透露病情可能是为整个集团考虑。
关于吴泓生病的事情我是知道一些的,所以近一年半的时间我都活在非常痛苦的情绪之中。吴泓是07年体检发现的毛病,一个月后进行手术。
我见到吴泓是08年初,他已经开始恢复上班,只是整个人显得消瘦。随后我们聚会很多,相机里仍保留着我们4月19号的照片。
5月18后,他最后一次去他的办公室。这期间我们有电话联系,我一直觉得他身体恢复不错。所以我们一直都希望他身体慢慢好起来。
我刚才翻了一下手机短信,6月份基本跟他都是短信联系了。
吴泓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总想等自己完全恢复再跟老同学团聚。时尚员工对他的评价是:他太坚强了。
袁祥 他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袁祥:吴泓同学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
见到吴泓是今年3月份我邀请他参加一个时尚活动,他非常支持时尚产业,所以非常高兴。当时他给我的感觉是精力充沛,我们后来还在他办公室里合影,他还不停地为员工送来的文件签字。
他为时尚业在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这些传媒人学习,虽然报纸很多,但是他开创的事业是独特的道路,更重要是改变了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