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藩——卓越的成就 丰富的人生
从农家子弟到留美博士
张国藩1905年出生在湖北省安陆县北大乡大花店张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张廷祥生有六男三女,张国藩为第五子。除长子外,张国藩前面的几个哥哥都早年夭折。张国藩出生后家境已有好转,加之他自幼聪颖,喜欢读书识字,其父和伯父们一致同意送他上学。他们把改变几辈人吃苦受累命运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张国藩9岁进莲花庵读私塾,这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国文基础;13岁进安陆县崇文小学读书。新式教育不仅使他学到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的思想和眼光。张国藩学习用功,成绩优良,于1921年考入了武昌博文中学。博文中学是一所英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除中学部外还设有专科部。中学部有学生150余人,都是从湖北各地考入的尖子生。该校由英国人管理,用英文上课,教学十分严格。博文中学五年的学习,为张国藩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中学毕业后,1926年张国藩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在自然科学组学习化学、生物、物理。1931年,张国藩报考了湖北省官费赴美留学生,并于1935年3月,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出色的研究成果及论文在依阿华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张国藩仅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常规需要5—6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并取得了两个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在中国留美研究生中成绩十分优秀。
张国藩从9岁读私塾到30岁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刻苦攻读,由一个湖北农村走出的泥腿娃,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博士,成为中国当时奇缺的流体力学和物理学人才。此时的张国藩正当而立之年,学成之时,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决心返回祖国一展才华。
四顾北洋的不解之缘
1935年8月,他请留美同学介绍欲往北洋工学院任教。张国藩回国后首选北洋工学院,是因为其所主攻学科是水利,而北洋工学院的水利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创办最早,且水平最高。时任北洋工学院院长的李书田表示非常欢迎他来,并迅速发了聘书,聘张国藩为水利系教授。1937年,日军侵占华北,北洋工学院被迫西迁入陕,与其他院校合组西北工学院。张国藩前往陕西,李书田校长对他的到来十分欢迎,请其任西北工学院教授,教物理、流体力学和航空力学;其后又请其出任航空系主任、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洋大学在天津复校。张国藩经刘锡瑛介绍应聘为北洋大学教授,教流体力学、物理、力学,兼航空系主任。1949年天津解放,北洋大学获得了新生。1949年2月,张国藩被任命为北洋大学教务长兼物理系主任;1950年兼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长;1951年9月,学校定名天津大学。届时,津沽大学改造,任命张国藩为津沽大学校长。1952年全国进行大学的院系调整,津沽大学被撤消,同年2月张国藩又回到天津大学,担任天津大学第一副校长,1957年任校长。他在天津大学工作期间,曾于1956年到1966年期间兼任天津市副市长,1959年到1966年兼任天津市科协主席。直到他于1975年病逝,再也没有离开过天津大学。
张国藩一生四顾北洋,第一次受聘为北洋工学院教授,第二次受聘为西北工学院教授、系主任,第三次受聘为北洋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第四次受聘为天津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成为了掌校人。张国藩从30岁获得博士学位,到70岁去世,教书40年,其中37年在北洋。他三出四进北洋大学,是北洋为其搭建了演绎人生的舞台,也将毕生心血洒在了北洋,与北洋结下了终其一生的不解之缘。
“欣赏的人生”
张国藩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当过副市长、局长、校长,当过主任、主席、专家、学者,但是他履历表的职务一栏中却始终填的是“教授”。从北洋工学院教授、北洋大学教授一直填到天津大学教授,他认为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为人师表授业解惑而乐此不疲。
在教学实践中,张国藩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团结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是北洋大学复校后物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当时,学校百废待举,他首先从教师抓起。通过他的努力,北洋大学物理系逐渐集聚了一批教授,他们中间有胡刚复、王治梁、陈仁烈、周世勋等物理学科的著名学者。
作为教授,张国藩学识渊博,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所建树,对于社会科学也常有独到的见解。早在1944年,他就写出了《计划科学》一文,从计划经济的角度论述科学,介绍了苏联科学研究的计划性。其后,他写了《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自由何在》、《论文化的衔接性》、《论自由》、《民主与政治修养》等文章,抨击国民党的专制,介绍新思想。解放以后,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感谢党的关怀与重用,写文章、作报告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张国藩的一生有过不幸,他出身贫苦,在苦难和战乱中度过青壮年时期,晚年又遭遇了十年浩劫。张国藩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从贫苦的农村娃成为留美博士,成为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新中国的建立给了他施展才干的机遇,他那“待博士志奋风云,宏图大展,妙策定山川”的抱负得以实现。作为新中国直辖市的副市长,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校长,作为我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和物理学家,他在管理、教育、科学领域所作出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正如他在《欣赏的人生》一文中所写:“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智者乐,仁者寿。欣赏自己的创作,欣赏自己的工作,欣赏自己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