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章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21732954
本馆由[ tk ]创建于2012年04月08日

天门嶂浴血突围

发布时间:2019-04-02 20:22:02      发布人: tk

1935年3月9日,李翔梧和第四大队政委袁血卒带领部队突围,当天晚上渡过濂江到达天门嶂山。唐继章当时只有16岁,那天晚上,李翔梧问他怕不怕,他把胸脯一拍说:“怕死就不来当红军!”李翔梧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中!干革命就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第二天,在天门嶂山上,第四大队受到国民党军的包围合击,部队被打散。李翔梧与战友共5人趁着夜色突出重围,但第二天又被200多人的“铲共团”包围,突围中,李翔梧腰部2处负伤。

敌人看到他们只剩下5个人,便疯狂地追了上来。此时,红军将领袁血卒命唐继章保护李翔梧,但李翔梧一把推开了他,跃向前去大声喊道:“老袁,你带同志们冲出去,我掩护你们。”

袁血卒不肯走,李翔梧严厉地再次喊道:“听我的命令!同志们,勇敢地前进吧,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你们不要管我,一定要找到党,将来革命胜利了,在烈士名册上记下我的名字就行了。”说完,他端起枪,向敌人冲去……在李翔梧的舍命掩护下,剩下的战士们都安全撤离了。

当年战壕清晰可辨

王才友告诉记者,天门嶂山地处闽粤赣边陲,是江西通往广东、福建的必经咽喉。当年那场突围战历时1个多月,突围部队英勇抗击,大部分牺牲或被捕,只有少数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他们用生命构筑起一道生死防线,使敌人举步维艰,成功牵制了敌军向北推进的进程,为主力红军进行长征前的准备和集结创造了宝贵时间。

以贺昌、李翔梧等为代表的革命先烈,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天门嶂山,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历史将铭记这一切,他们的英魂长存天地。

今天的天门嶂山仍然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山林草丛之中,一些当年修筑的战壕虽经多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默默地叙说着天门嶂战斗的英雄史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