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084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5日

我们应该向顾准学习什么

发布时间:2010-12-01 15:00:38      发布人: 天堂天使
改革开放后,有一位海外学者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问及中国内地学界:在上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你们有没有可以称得上稍微像样一点的学者?面对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位学界前辈佝偻而起,应声答曰:有,有一位,那就是顾准!
  1915年,顾准生于上海。1930年,15岁的他便以其在会计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1934年,他完成的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193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上海市首任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后来到中央党校学习。1956年到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在此期间,他开始研究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最早提出并论证了计划体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并写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因而被后世学者推崇为“中国经济学界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第一人”。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到河南劳动。1962年摘帽回到经济研究所,1965年再次被划为右派,并在随后的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文革期间,他的妻子汪壁因不堪迫害自杀,儿女们也因不理解父亲而与顾准断绝关系。可以说,顾准的身心都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摧残。然而,即便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顾准仍然坚持独立思考,特别关注民主问题,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写成了《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顾准缘何能在当时那种极端艰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提出诸多具有震撼力的思想?我想与他能够潜下心来做学问,肯于对知识下“笨功夫”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顾准文集》中有关西方史、尤其是有关希腊史、希腊文明的几乎占了大半的篇幅。为何一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要研究西方文明史?顾准在与其胞弟陈敏之先生的通信中给出了答案。他说,不懂得西方历史,很难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西方的土壤上,它离不开西方的历史背景和传统影响;正像西方人如果不懂得中国历史,不懂得孔、孟、老、墨、荀、韩等等就不可能懂得中国文明一样。他还说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对西方历史一窍不通,不了解由以产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的历史和传统,不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意和它的精神实质,又怎么可能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那么,顾准具体是怎么做的呢?陈敏之先生一篇刊登在《读书》上的文章做了这样的记载,“他为弄清楚希腊城邦制度,从地理到历史,从人种到字源……一点一滴地搜罗材料,排比材料,分析材料,打破了许多中国人仅仅凭中国自己的历史而对外国所作的想当然的了解。他终于弄清楚了只有希腊那样的地理、历史、文化条件才能产生在古代世界是孤例的民主制度。”这就是顾准读书为学的方法!可悲的是,今天中国有无数的专家学者靠研究马克思主义吃饭,然而其中又有几人会像顾准这样做呢?反过来,现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学者,又有几人懂得希腊史呢?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又懂得多少呢?我想,这也许是很多人批评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只会摆弄模型,却没有现实说服力的原因之一吧!
  顾准曾经有一个十年读书计划,打算先研究西方的历史,后研究中国的历史,进而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的未来进行探索。然而天妒英才,顾准还没来得及完成他的宏愿,就早早离开人世。顾准去世已经三十五年了,今天我们的政治气氛、生活工作条件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改善,可是中国依然没有出现第二个顾准,没能再产生像他这样有着深邃见解的思想家。像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大家更多地关注日后工作的薪水、车子、房子等,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顾准了,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悲哀。中国太缺乏像顾准这样“仰望星空” 的民族精英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