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扶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058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5日

红七军战士谢扶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09-12-25 14:47:18      发布人: 天堂天使
    红七军老战士谢扶民当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跟着邓小平、张云逸干革命的。他身经百战,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保卫党中央、抗击日本侵略者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

  谢扶民出生于田东县祥周镇公康下屯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亲是联雄村人,到公康当放牛娃,后在一户贫苦农民家入赘。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二月的一天,在公康下屯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一个孩子哇哇落地,全家人又喜又愁,喜的是谢家又增添了一丁,愁的是连找只鸡给产妇补补身体也没办法。满月那天,妻子对丈夫说,给孩子起个名吧。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年365天没闲过一天,一心希望家庭能早日兴旺起来。他说:“叫阿旺吧,希望我们家能兴旺起来。”

  阿旺自小就很懂事,三四岁就跟父亲去放牛,饿了就找野果充饥,冷了就伏在牛背上取暖。有一天,阿旺找到一个特大的鸡果。父亲说:“把果子吃了吧。”阿旺却说:“我要留给妈妈。”

  阿旺五岁那年,村里不知从哪里请来一位教书先生,在刘承业家办起了私塾,同龄的孩子大都到那里读书。虽然只有七八个学生,但是朗朗的读书声在小小的村落中格外响亮。阿旺家里穷,无法负担先生的报酬,只好伏在窗外听。阿旺可聪明了,先生教过的课文,学生们能背下来的,他也能背下。

  一天,阿旺躺在床上一声不吭,也不思食。母亲问他哪里不舒服,他摇摇头,问他是不是饿了,他也摇摇头。直到父亲赶牛回栏后问他,他才流着泪说:“我要读书。”这可难倒家里人了。父亲说,“我们家里穷,没田没地的,就靠给村里放牛和租种几亩旱田维持生活,哪有钱有粮交给先生呀。”姐姐说:“爹,以后我们每餐煮饭少放点粮,多加两瓢水不是可以节约粮食吗?爹,你就去求求先生吧,叫先生行个好吧。”于是,谢氏只好去求先生。令谢氏料想不到的是,先生不加思索便答应免费收下这位旁听生,并安排他跟班仁良同桌共书。后来他俩成了好同学、好战友。

  读书应该有个学名吧。谢氏就求先生给阿旺起个名。先生想了良久说:“我教书是为民众后代传道、授业、解惑,学子们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国家,为了民众。好,就叫谢扶民吧。希望他知书达理后有爱民之情,扶助民众之心。”

  有一次,先生忙着为一家办喜事的写对联,没时间讲课,于是让学生对对联。先生在黑板上写:谁人挑水河边卖。学生们都愣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老半天谁也没对上下联。只见谢扶民盯住黑板,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良久,他大步流星地到黑板前,工工整整地写上:是吾执花岭上栽。先生见了,问他是怎样想出下联的?谢扶民说:“先生出上联,意思是把水挑到河边去卖是多余的,没人买。学生想是,是吾执花岭上栽,也是多余的,没人观赏的。”先生听了,为谢扶民的聪颖惊奇不已。

  饱受贫寒之苦的谢扶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立志追求真理,向往革命。

  1926年7月,年仅16岁的谢扶民就参加了黄治峰领导的农民运动。当时他任乡农民协会宣传员,在田东的联福、联雄、仑圩一带,宣传、发动、组织农民赤卫队。在公康,他与班超群动员廖卜作、班忠友、班进宏、班仁基、刘承年等参加农民赤卫队,编入黄治峰领导的二纵队三营。1927年8月,参加由党领导的仑圩暴动,围剿大土豪黄曹山的战斗。

  1929年1月,谢扶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年秋,他又毅然回乡领导农民运动,12月11日,谢扶民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1930年5月,谢扶民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调任红七军第四纵队政治部宣传员。11月初,红七军在河池实行整编,他任第二十师政治部宣传员,后来随红七军北上。(班德升班德芳)

  作者:不详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