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深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20565846
本馆由[ 虹虹 ]创建于2016年02月25日

老老恒言-百科名片

发布时间:2016-03-03 10:04:25      发布人: 虹虹
老年养生专著。又名《养生随笔》。清·曹庭栋撰。五卷。 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末附粥谱一卷,借为调养治疾之需。 主张养生要适应日常生活习惯,不可勉强求异;养生实践要寓于日常生活起居琐事之中;重视调摄脾胃,推崇食粥,列粥谱达一百方(自创14方),强调老年养生要重省心养性。 全书所论,多有独到之处,而又浅近易行,切于实用。其引证书目遍及经史子集,凡307种。 本书为清代重要养生专著,甚为后人称道。 开放分类: 养生,中医,古籍 ====================================================================== 主页>>中医养生>>养生文献>>养生名著>>《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 此书为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75岁高龄时所著,又名《养生随笔》。书中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广泛地阐述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养生方法,浅近易行,被后世奉为“健康之宝”,为老年养生做出了很大贡献。 (原文) 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要急躁益甚,究无益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可养身兼养性。 ——《老老恒言·省心》 (按语) 此论老年人养生应当戒躁,当以“耐”字处之,原因是老年肝血衰,这样即可“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 (原文) 稳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褥厚,必宜多备,渐冷渐加。每年以其另一易新絮,紧着身铺之,倍觉松软。挨次递易,则每年皆新絮褥着身矣。 ——《老老恒言·被》 (按语) 此论老年人如何用褥,很有参考价值。若能照此去做,对于老年人保养元气很有益处。 (原文) 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娑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之类,不过宜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兹择老年易行者附于左,分卧功、坐功、立功三项。至于叩齿咽津,任意为之可也。修炼家有纳气通三关结成丹之说,必属左道(1)毋惑! 卧功五段: 仰卧,伸两足,竖足趾,伸两臂,伸十指,俱着力向下,左右连身牵动数遍; 仰卧,伸左足,以右足屈向前,两手用力攀至左,及胁,攀左足同,轮流行; 仰卧,竖两膝,膝头相并,两足向外,以左右手各攀左右足,着力外向数遍; 仰卧,伸左足,竖右膝,两手兜住右足底,膝头至胸,兜左足同,轮流行; 仰卧,伸两足,左手握大拇指,首着枕,两时着席,微举腰摇动数遍。 立功五段: 正立,两手叉向后,举左足空掉数遍,掉右足同,轮流行; 正立,仰面昂胸,伸直两臂,向前,开掌相并,抬起,如抬重物,高及首,数遍; 正立,横伸两臂,左右托开,手握大拇指,宛转顺逆摇动,不计遍; 正立,两臂垂向前,近腹,手握大拇指,如提百钧重物,左右肩俱耸动,数遍; 正立,开掌,一臂挺直向上,如托生物,一臂挺直向下如压重物,左右手轮流行。 坐功十段: 趺坐(2),擦热两掌,作洗面状,眼眶、鼻梁、耳根各处周到,面觉微热为度; 趺坐,伸腰,两手置膝,以目随头左右瞻顾如摇头状,数十遍; 趺坐,伸腰,两臂用力,作挽硬弓势,左右臂轮流互行之; 趺坐,两手仰掌,挺时用力,齐向上,如托百钧重物,数遍; 趺坐,伸腰,两手握大拇指作拳,向前用力,作捶物状,数遍; 趺坐,伸腰,两手握大拇指向后,托实坐处,微举臀,以腰摆摇数遍; 趺坐,伸腰,两手置膝,以腰前扭后扭,复左侧右侧,全身着力,互行之,不计遍; 趺坐,伸腰,两手开掌,十指相叉,两时拱起,掌按胸前,反掌推出,正掌挽来,数遍; 趺坐,伸腰,两手握大拇指作拳,反后捶背及腰,又向前左右交捶背及腿,取快而止; 趺坐,两手按膝,左右肩前后交扭,如转辘轳,令骨节俱响,背觉微热为度。 ——《老老恒言·导引》 (注释) (1)左道:不正派的宗教派别。(2)趺(fU,夫)坐:即结跏跌坐,包括全跏坐(俗称双盘)和半跏坐(俗称单盘)两种。 (按语) 此为老年人编设的一套动功,功能宣畅气血,舒展筋骨,且易学易练,很受老年人和体弱者欢迎。 English│联系我们│关于我们│网站导航│BBS Copyright ? 1999-2000 TCM-Online Beijing All rights reserved ====================================================================== 《老老恒言》谈养生 《老老恒言》为清初文苑之秀曹廷栋撰写的一本老年养生专著。曹氏字偕人,号六圃,又号慈山居士,1699年生于浙江嘉善鼎贵世家,生性恬淡,勤奋博学,亦长书画,寿臻90余岁。他于74岁生病之后,在床第呻吟之际,写成此书。曹氏谈养生具有如下特点: 1.认为养生指导思想惟在顺应自然。曹氏一生养生不求助于医药,不求助于引导,惟以顺应自然为宗法,以求颐养天和,克享遐寿。主张养生要适应日常生活习惯,不可有半点勉强。曹氏批判汉乐府诗所云“努力加餐饭”,认为“老年人不减足矣,加则必扰胃气,况努力定觉勉强,纵使一餐可加,后必不继,奚益焉”。他指出:“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妙药。 2.强调养生着眼点在于起居饮食。指出久坐则脉络滞,闲居时在室内缓步盘旋数十周,可使筋骨活动,脉络得以流通,又能增强足力,防止“久坐伤肉”之弊。书中说,凡步行,应当先起立,振衣定息,进行导引,徐徐行一度,然后从容展步,则气血不惰,精力足力倍增。饭后食物停胃,必须缓行数百步,可以帮助消化。在行步时,不宜与人语,以防“气遂断续而失调”。行走时应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之态。散步之远近,须自揣足力,不宜勉强,随其意之所便。散步回家以后,即应“就便榻眠”少顷,并进汤饮以和其气。这些方法,对老人都很适用。 3.重视调理脾胃对恢复元气的作用。曹氏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老人更以调理脾胃为切要”。因为胃阳弱则百病生,脾阴足则万病息,故而古人调理脾胃之法,注重饮食,“服食即当药饵”。曹氏在书中将调理饮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进食为例,他主张在夏季早晨起床,不要马上进食物以实胃,而应先进米汤以润肺。若在冬季早晨,应当拥被披衣坐少顷,先进热饮如乳酪莲子园、枣汤之类以养脾,或饮少量黄酒来鼓舞胃气。在季节变换时,更应重视调理脾胃。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应注意勿进肥浓,慎用瓜果生冷诸物,以免伤及脾胃。平日进食,老人总宜少食少饮为有益,脾易运磨,乃化精液。否则即便是补益力量很强的饮食,也会导致脾胃受伤。假若老人偶患小病,应当吃一些具有治病作用的食物,一般食物应当少吃,使腹常空虚,则络脉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 4.推崇食粥对老人的调养疗疾之功。曹氏指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每日空腹食淡粥一小盆,能够生津快胃,“所益非细”。此法简单,易得易行,无病可调养,有病可疗疾。书中认为,就调养而论,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于粥后。食粥勿过饱,粥虽不至于停滞胃中,但觉上腹胀满,即是胃的功能受到损伤。粥宜温热时进食,吃粥过程中微微出汗,能起到通利血脉作用。在吃粥过程中,不要让人奏乐或献玉帛劝人进食,使粥不能收其益。若嫌粥味太淡,可咸味沾唇,稍稍改善一下口味即可。此外,在精神调养方面,本书要求老人应定心、戒怒、知足、善于自我排解,才能保障身心健康,寿度百岁。 日期:2008年10月28日 - 来自[中医养生]栏目 《老老恒言》养生二论 《老老恒言》为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75岁高龄时所著,又名《养生随笔》。书中从老人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广泛地阐述了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养生方法,浅近易行,被后世奉为“健康之宝”。现择其两论,与老年朋友共享。 一论:“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要急躁益甚,究无益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可养身兼养性。”(《老老恒言·省心》)此论提出老人养生应当戒躁,当以“耐”字处之,原因是老年肝血衰,这样即可“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 二论:“稳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褥厚,必宜多备,渐冷渐加。每年以其另易一新絮,紧着身铺之,倍觉松软。挨次递易,则每年皆新絮褥着身矣。”(《老老恒言·被》)此论谈及老人每年要添新褥,新褥要贴身。若能照此去做,对于保养元气很有益处。 日期:2008年10月28日 - 来自[中医养生]栏目 《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   老年养生专著。又名《养生随笔》。清·曹庭栋撰。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末附粥谱一卷,借为调养治疾之需。主张养生要适应日常生活习惯,不可勉强求异;养生实践要寓于日常生活起居琐事之中;重视调摄脾胃,推崇食粥,列粥谱达一百方(自创14方),强调老年养生要重省心养性。全书所论,多有独到之处,而又浅近易行,切于实用。其引证书目遍及经史子集,凡307种。本书为清代重要养生专著,甚为后人称道。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其他]栏目 《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   老年养生专著。又名《养生随笔》。清·曹庭栋撰。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末附粥谱一卷,借为调养治疾之需。主张养生要适应日常生活习惯,不可勉强求异;养生实践要寓于日常生活起居琐事之中;重视调摄脾胃,推崇食粥,列粥谱达一百方(自创14方),强调老年养生要重省心养性。全书所论,多有独到之处,而又浅近易行,切于实用。其引证书目遍及经史子集,凡307种。本书为清代重要养生专著,甚为后人称道。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L]栏目 《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 老年养生专著。又名《养生随笔》。清·曹庭栋撰。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末附粥谱一卷,借为调养治疾之需。主张养生要适应日常生活习惯,不可勉强求异;养生实践要寓于日常生活起居琐事之中;重视调摄脾胃,推崇食粥,列粥谱达一百方(自创14方),强调老年养生要重省心养性。全书所论,多有独到之处,而又浅近易行,切于实用。其引证书目遍及经史子集,凡307种。本书为清代重要养生专著,甚为后人称道。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L]栏目 砂仁粥 【来源】 《老老恒言》 【原料】 砂仁3-5克,粳米100克。 【制作】 先将粳米淘净煮粥,待粥煮熟后,调入砂仁细末,再煮1?沸即可。 【用法】 早晚餐温热食。或少量多餐次服用。 【疗效】 调中气,暖脾胃,助消化。适用于脾虚气逆,妊娠呕吐涎沫,腕腹胀满,食欲不振。 日期:2004年5月25日 - 来自[药粥]栏目 ======================================================= 《老老恒言》 (2005-09-27 09:35:05)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这是一本清代的养生随笔。 如开篇的安寝即说“邵子曰:“寤则神栖于心。”又曰:“神统于心。”大抵以清心为切要。然心实最难把捉,必先平居静养。入寝时,将一切营为计虑,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若终日扰扰,七情火动,辗转牵怀,欲其一时消释得乎!”这是讲睡觉的。 又如“ 散步者,散而不拘之谓。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之态。”这是讲散步的。 再如“春探梅、秋访菊,最是雅事。风日晴和之时,偕二三老友,支筇里许,安步亦可当车。所戒者,乘兴纵步,一时客气为主,相忘疲困,坐定始觉受伤,悔已无及。”这是讲旅游的。 “学不因老而废,流览书册,正可借以遣闲,则终日盘桓,不离书室。”则是讲老年读书。 “人藉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这是在讲修养了。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心理养生“总之养生之道,惟贵自然,不可纤毫着意,知此思过半矣!《黄庭经》曰:“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道德经》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如“程子曰:“我尝夏葛而冬裘,饥食而渴饮,节嗜欲、定心气,如斯而已矣!”盖谓养生却病,不待他求。然定心气,实是最难事,亦是至要事。东坡诗云:“安心是药更无方。”我记得东坡还说过“身无病、心无忧,乃人生至乐。”这些强调的都是心理养生。 书中除了衣食住行方面的诸多养生法外,还有许多粥谱,真是非常喜欢这本书。周氏说此书可作为60寿礼,那就姑且提前送给自己享用吧。 ======================================================================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