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028
本馆由[ 少年不拽世界如何精彩 ]创建于2009年12月25日

名人轶事:竺可桢

发布时间:2010-02-01 10:47:32      发布人: 少年不拽世界如何精彩
1964年2月6日,竺可桢应毛主席邀请来到中南海,由于刚下了一场春雪,眼前一片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红楼绿瓦,掩映如画。毛主席含笑同竺可桢握手,说:“你的那篇:(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 文,我看到了,问题提得很好。”竺可桢说:“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些问题,但许多地方考虑得还很不成熟。”毛主席说:“能提出问题就很好嘛!农业八字宪法中的:土、肥、水、种、密、保、工、管,都是管地不管天,你的论文倒是管天的,很有必要。”“天有不测风云,不太好管。”竺可桢深有体会地说: “农业八字宪法虽然没有明白显示气候因素,而气候却贯穿着所有八个因素。农业生产不仅要因地制宜,而且还要因时制宜。”他们正热烈地讨论着,李四光和钱学森两位科学家也应邀来到。毛主席风趣地说:“今天我这里人才济济,可谓齐全。”毛主席对李四光说: “你是研究如何下地的。”李四光点点头: “我是搞地质的,要下地。”毛主席对钱学森说: “你是研究如何上天的。”钱学森笑道: “我是搞导弹的,要上天。”毛主席又对竺可桢说: “你是研究大气的。竺可桢恍然大悟:“我们三个人,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一个空中,真是齐全了。只是我觉得自己贡献太少,辜负了主席的重托。”毛主席同三位科学家亲切地交谈着,从地球的形成到生物进化,从远古时代到历代气候的变迁;从客观世界、微观世界到正负电子的辩证关系,真是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毛主席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谈吐,引得三位科学家笑声不断。

 

  严格与开明

 

  竺老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从不溺爱。他在子女们刚学会走路时,就立下一条规矩,凡出门一定要自己走路,不许让大人抱。孩子们也明白父亲的严格要求与规矩,从不敢违反。一次星期日,竺可桢一家去桃溪寺郊游,离家大约有十来里路,中午不回家吃饭。等到回家时,年仅三四岁的小儿子实在走不动了,小腿一瘸一拐的也不敢出声,怕这次坏了规矩下次父亲不带自己出去玩了。最后还是大哥可怜小弟弟,把小弟弟放在一个箩筐里,另一头放吃剩的东西,把他当行李挑了回家。竺老的小儿子竺松初中决毕业时,班主任说国家航空事业急需一批人才,考虑到竺松的政治和学习条件都不错,准备保送竺松去华北工业学校。竺松当时一方面对航空事业充满了幻想,很入迷;另一方面自己刚刚人团,觉得组织需要就该服从,所以就毅然报了名。事后竺松母亲很伤心,觉得不管从经济方面考虑,还是从学习成绩上来讲,竺松上大学都不成问题,还为此哭了好几次,并要求竺松重新考虑。竺老也并不见得赞赏竺松的决定,但他尊重望松的选择,安慰老伴支持竺松读中专,并要求他把专业学好。

 

  1958年竺松毕业后分配到西安航空工厂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竺松感到还想学点文化知识,车间领导也说竺松17岁太年轻,应该再去学习学习。于是竺松把这些想法写信告诉了竺老,竺老去信说竺松的想法很切合实际,并告诉竺松,国家刚刚成立了一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建议竺松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领导批准后,竺松以非应届毕业生同等学力的身份参加了1959年的全国统一高考,最后被第一志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

 

  科学解释诗文

 

  大科学家竺可帧与大诗人郭沫若之间有一段颇有情趣的佳话。早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科学院成立之时,竺可帧就同郭沫若搭档,同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后来又作为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积极协助郭沫若筹备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郭老精通经史诗文,竺老工于自然科学,虽然专业方向和工作重点不同,可是在工作之余,他们依然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和乐趣。有一次,郭老提出问题: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有一个叫江采蘋的妃子,因喜欢傲寒斗雪的梅花,曾在宫中遍植梅花,被人赞为梅妃。可是,在苏拭的《咏梅花》诗中,却有“关中幸无梅”的诗句。难道仅仅过了300年,关中就再也不生长梅花了吗?这是什么原因呢?郭老就此事请教竺老。竺老从众多的历代气候变迁的资料中,找到科学依据,由于气候转寒,干旱少雨,唐代关中的梅花,到了宋代便全部消失了。

 

  还有一次,竺老接到郭老的求教信。信中说,毛主席《忆秦娥词·娄山关》中,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诗句,红军夺取娄山关是在1935年初,遵义会议之后,能否确认此诗句是当时娄山关的自然景象?对于这个问题,当年竺老有过实地调查记载。还在抗日战争初期,竺老曾随浙江大学于1940年1月,从广州宜山迁到贵州遵义。当时竺老曾因公往返于遵义、重庆之间,多次路经娄山关,在他的日记中每次都有详尽的气候记录。从日记的记载中可知当时二三月间,娄山关是有霜雪的,而在这海拔1500米高的地方,一向刮的是西风和西南风。这一结论正好解决了郭老所提的问题。

 

  在1962年6月4日竺老以7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支部大会上,郭老热情赠诗道:

 

雪里送来炭火,

炭火浑似炼钢。

老当益壮高山仰,

独立更生榜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