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故居
刘仁(1909--1973年),原名段永强,酉阳县龙潭区苦竹乡五育村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时期历任天津行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党校秘书长;抗战时 期历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委员、秘书长、组织部副部长、城市工委书记、城工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北局组织部副部长、城工部部长;解放 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市委第二书记,党的八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09年2月,刘仁诞生于酉阳县苦竹乡,与赵世炎故居只隔十余里,两家素有往来。少时就读于龙潭高等小学堂,成绩居上。1924年,他只身到北平求学, 考入了北平师范大学附中。这时,从苏联回国、担任中共北平地方委员会书记的赵世炎到北师大附中讲演,刘仁深受教育。从此,在赵世炎的影响下,年轻的刘仁广 泛阅读革命书籍,积极投身学生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刘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4•12”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 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刘仁先后到北平、上海、武汉、天津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领导工人运动。1930年,他任天津市纺织行动委员会书记时,不幸被捕,被关 进天津市第三监狱。在狱中,他机智周旋,守口如瓶,坚持斗争,终于赢得了无罪释放。1933年至1935年,他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到延安,担任中共中 央党校秘书长兼班主任。1938年冬,而立之年的刘仁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担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委员、秘书长、组织部副部长、城市工作委员会书 记、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等职,为根据地输送了大量药品、武器、通讯器材等重要物资。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刘仁根据中央指示,领导平津地下党,带领群众开展反蒋斗争,并为我党加强同日本、朝鲜兄弟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作出 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刘仁担任华北局组织部副部长、城工部部长等职,在蒋管区广泛建立统一战线,组织人民开展斗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饥饿、反内战”运 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平津战役中,刘仁领导地下党密切配合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促使傅作义将军接受和平条件,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以后,刘仁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市委第二书记等职。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在北京市委工作期间, 刘仁协助第一书记彭真,长期主持市委的日常工作,为首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做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刘仁被林彪、 “四人帮”一伙戴上“反革命敌特分子”、“出卖党政军核心机密的叛党叛国分子”等帽子,竟然镣拷加身长达五年之久,于1973年10月26日惨死于狱中。 粉碎“四人帮”后,这一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故乡的人民怀着对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厚感情,修葺了刘仁故居,彭真题写的“刘仁同志故居”的黑漆金字愿悬于故居的门厅。故居内陈列着他一生的革 命事迹,前往参观凭吊的人络绎不绝。遵照刘仁夫人甘瑛的嘱托,故居内办起了乡幼儿园,更充分地发挥着革命纪念地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