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匡仁&蔡若莲
潘匡仁&蔡若莲
这样一位有为青年却因为去年在单车比赛中受伤而罹患抑郁症。
在他准备跳楼自杀前就被家中的外籍女佣见到,女佣曾阻拦他,并且也叫来保安制止,同时说服他回到自己的房间。
但后来又发现他把自己反锁在房内,之后便发生自杀惨剧。
资深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下一代,以自毁的方式表达绝望,是不是对教育的最大嘲讽?
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这样的家庭,多少显得更令人唏嘘感叹。
02
发生在2017年的以下事件,看得让人触目惊心:
2月15日,年仅14岁的上海市初一学生赵某某从小区高层跳下身亡。
2月16日,一名初二学生从学校5楼跳下,经救治暂无生命危险。
3月19日,沈阳一名高三女生趁母亲做饭跳楼自杀身亡,不到一天,同一小区又一名高中女生从4楼跳下。
4月5日,辽宁盘锦一个初中男孩跳楼身亡。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其中数据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较上个世纪相比,青少年自杀率提高了60%。
冷冰冰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家庭挥之不去的伤痛。
03
当孩子自杀后,大家纷纷开始询问“为什么?”,想要抽丝剥茧找出原因。
影集《汉纳的遗言》中,汉纳自杀后,震惊与悲痛的父母亲想要理解“到底为什么她要自杀”。
于是,他们拜访学校、翻阅汉纳房间里的遗物,但却发现,他们对于汉纳的学校生活一点都不了解,甚至连她有哪些朋友都不知道。
心理问题常常是被用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后,才被大家所察觉。
汉纳自杀后,藉由她录制的录音带,观众才慢慢了解到,原来她在自杀前承受了许多的心理伤痛——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感受到孤单被背叛、被同学造谣是个“随便的女生”、承受被强暴的创伤……
可惜的是,自杀前,她的父母、老师、学校咨询师却都没有觉察出来。
我们能不能在孩子需要用自杀处理自己的困境前,就先帮助到孩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发布公告称,身处变迁速度加快的社会,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上,并没有彻底让孩子认识世界的真相,认识真理,所以才引发那么多压力,跟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