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李广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9633392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05日

“李广难封”与“卫青幸封”

发布时间:2010-12-05 09:51:4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后人多把李广最后含恨自杀归咎于武帝的打压贤才与卫青的有意排挤。但细想,则实在是冤枉。漠北决战,是汉武一朝对匈奴最大的一场战役,在这样一场关系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命运的战役里,武帝自然不会任用一个时运一向不济,曾被眼前的敌人生擒而后逃脱,常常在大沙漠中迷失方向,导致全军覆没,且已年过六旬的将军作前锋。而作为忠于武帝的全军最高统帅大将军卫青,在生死攸关的决战前夕,他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战事的成败,如何排兵布阵去争取胜利,这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花心思去考虑让谁立功又去排挤谁。因此,李广难封,只能怪自己。李广的悲剧,恰恰在于他自己的性格缺陷。他并不善于向他人学习,自负且军事才能有限,在人才辈出的汉武一朝,他并没有赫赫战功彪炳史册,有的只是小智谋策略,逞匹夫之勇的孤胆英雄的事迹,还有以死来向无情命运抗争的动人真性情。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在李广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或歌或咏,也使飞将军千古留名,成为笔杆子渲染出的名将。而作为战功卓著的大将军卫青,出身骑奴,因裙带关系而开始改变命运,虽然依靠裙带关系做官绝不是什么好事,但并不能说这种官只能贪污腐败,寡廉少耻,或者一定就是纨绔子弟,毫无所能。汉武帝只是提供给了卫青建功立业的机会,而能否建功立业,还在于他个人的努力。正如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所载: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所谓卫青之幸,并不在于他因外戚身份而成为朝廷重臣,而恰恰是在于他虽然有卑微的骑奴身份,但是却被不拘一格用人的汉武帝慧眼识英,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仁善退让的高尚品质,成为彪炳青史的一代名将。
  当然,无论是李广还是卫青,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们挺身而出,为汉王朝的边疆稳定,百姓的安定生活作出卓越的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英雄,理应受到后人的崇敬。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