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枝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942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4日

作家魏金枝在白泥坎的生平迭事

发布时间:2009-12-26 11:00:00      发布人: 天堂天使

据魏金枝的世交魏淇园的玄孙魏文东(85岁)、魏金枝的唯一侄子魏道其(73岁)两人回忆整理。

              家教严格  勤奋好学

    魏金枝于1900年农历一月十九日出生在嵊县白泥坎村一个十分贫苦世代务农的家庭中。属当时白泥坎村魏家第50代的义字辈,名魏义荣。
    由于贫困,魏金枝一家在其爷爷魏依训底下的20多口人,包括爷爷奶奶、父亲魏仁富的兄弟姐妹、魏金枝的堂兄弟姐妹及下辈,仅住在约250平方米的几间小屋里,但四代同堂(直到孙媳妇过门,才分家过日子),家庭和睦,尤其是家教甚严,只要爷爷说话的声音稍大一点或咳嗽一声,全家人就不敢有任何声响。魏金枝作为魏依训的长孙,寄托着全家人的希望,从6岁起就去念私塾(在当时旧俗看来,6岁开始上学,能中状元当官)。他头脑聪明,勤奋好学。
 两人记不清魏金枝是否正式上过学,只记得后来借用了当时一位地主少爷的文凭,当时的情况是有消息传来该少爷不去考学校。于是,魏义荣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借其文凭于1918年考进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此,就开始用“魏金枝”这个名字。

            常回家体验农家生活   力荐《夏雨》等民间乐曲

    魏金枝作品风格简朴,人物性格突出,主要反映农民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与他常回白泥坎农家体验生活,与农民有深厚感情是分不开的。
 解放后的1950年、1953年、1957年等年份,魏金枝都回家小住体验农家生活。每每回来,他都喜欢住在世交也是隔壁邻居魏淇园(比魏金枝大3岁)较为清静的家里,以便写作。那时,他白天到田头走走,或去窜窜农家门,夜晚基本上在魏淇园家里,与前来学习《夏雨》等乐曲或听热闹的村民聊聊天,直到村民都走了,夜深了,魏金枝才开始写作。次日中午,他必然要睡午觉。
 说起民间音乐家魏淇园和其创作的《夏雨》等乐曲,若没有魏金枝的极力推荐,可能会埋没在民间。当时,正因为魏金枝回家常住在魏淇园家里,对魏淇园先生汲取浙东吹打音乐的精华,创作出一组融春夏秋冬时令及农家四季即景于一体的江南农村田园风光交响曲——《春风》、《夏雨》《秋收》《冬乐》等情况十分了解,且对这些非常悦耳、细腻、动人的丝竹管弦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当地村民们也都非常喜欢,尤其是到了晚上,魏淇园的农家小院里更是热闹非凡,坐满了前来学习和听热闹的村民。魏金枝便把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首民间乐曲《夏雨》,极力推荐给了当时的省文厅厅长。此后,《夏雨》这一民间乐曲,一发不可收拾,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更是走出了嵊县,走向了全国。1957年,村民间乐队赴北京怀仁堂献演《夏雨》,连演三次,掌声不断,受到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魏淇园被周恩来赞誉为“真正的农民音乐家”,白泥坎村也因此名声大噪。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