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退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9348294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2年03月15日
几十年的舞台风雨,屠笑飞“出丑”之事岂止二三?她9岁露脸“出丑”;53岁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从艺44年来,成功塑造了《碧玉簪》里的阿林娘、《孔雀东南飞》里的焦母、《珍珠塔》里的方卿姑母,以及电影《花烛泪》中的黄善婆等,至今还深入人心,有口皆碑。
屠笑飞8岁学戏,9岁出山,在家乡草台班学了折《献姻缘》,讨了几个《街坊》、《公堂》、《容貌》等“肉子戏”,离山别岙,随群英舞台,到上海南市汇泉楼谋饭吃去了。
老戏班子,学点戏很难,谁都不愿将自己手里的“看家拳头”被人拿走。名谓学艺,实为“偷戏”。屠笑飞只在七岁时读过半年书,能识几个字?她偷抄的戏本如张天师画符,只有自己才能详出来。那些手抄本,曾多年随身珍藏。十年浩劫,一切化作灰烬。女子戏班里的丑角,自然没有小生、小旦吃香。可当时上台还需入台师傅抱上场的屠笑飞,扮演茶坊、家人一类小角小丑,却灵气十足,她倒也欢喜“出丑”这行。后来在连升舞台巡回杭嘉湖水陆码头的演出中,一下从“三肩”跳为戏班的“头肩丑角”。屠笑飞戏路宽,不论男角女娟,大丑小角;不管三教九流,士农工商,都一一试演。年不过二八的少女,在越剧圈里已成为演过近百出戏的老戏考了。难怪同行戏称:“有戏必屠,有丑必屠”。20岁时,她芳名挂牌上海滩,拥有不少“丑角迷”, 不亚于当今的狂热追星族。梨园有句话:“人靠戏出名,戏随人增声。”屠笑飞“走红”,使“无丑不成戏”、“无丑戏无味”的说法,被戏迷推崇为赏剧的金科玉律。旧时上海,屠笑飞常和尹桂芳、陆锦花、王文娟、傅全香搭班唱戏,同时又被邀到电台唱曲。旧时到电台唱曲,是戏班姐妹向往的“镜花缘”,演员若要成名,必须在电台领一席之地,方可得意。屠笑飞凭一副唱不哑的好嗓子,以“丑”扬声,唱红浦江,出足风头。
0
验证码:
换一张看不清
请为您已经逝去的亲朋好友留一段话、点一柱香、献一束花,让他们在天堂永不孤单。
小妹
阿潘(著)
现价:20天堂币
接管纪念馆以后必须做好维护工作,如果长时间不进行维护,我们将无条件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