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遐龄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89953799
本馆由[ 天堂使者 ]创建于2010年08月14日

缅怀大哥

发布时间:2014-03-30 17:18:48      发布人: 天堂使者

纪念大哥

    听到大哥逝世的噩耗,我脑子即刻一片空白,没有想到大哥走得如此匆忙。遐龄去世以后,本想来九江久住一段,来和大哥足膝谈谈心,聊聊过去、聊聊家常、聊聊未来,好好陪陪大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兑现,现在想想,这是我近十年来做的一件让我感到特别后悔的事。大哥悄悄走了,阴阳两隔,永远没有机会了,大哥的死让我悲痛万分。

    我是71年年底陪遐龄回来探亲时认识大哥的,在家里住了6天,在这6天时间里,我向两位哥哥详细汇报了我的家庭情况、我的学习情况和今后的打算。哥哥嫂嫂除了生活上给予我热情细微关照外,也介绍了遐龄在艰苦条件下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家庭和她的成长的历程。那次离开九江时,大哥朴实的性格、勤俭的作风、长兄为父的担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告诫自己,一定要一辈子对遐龄好。在我和遐龄30年的共同生活中,互相关照、血水相溶。无论我在花花世界的西欧,还是在对外投资项目的商务活动中,始终坚守着对她的那份忠诚。

   七十年代初期,地处边疆的云南还比较落后,生活物质匮乏,在内地看来十分普通的物质,那里也买不到,加上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真有一种流落他乡、度日如年的感觉,情绪十分低落。在那段时间,我们隔三差五要收到大哥的来信,用他那朴实的语言抚慰我们、坚定我们在边疆工作的信心和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尽力关心我们,一有机会就托人帮我们带些腊肉、香肠、皮蛋、干货等生活用品过去。我还记得,那时连内地也难买到的缝纫机,哥哥嫂嫂也帮我们带去一台蜜蜂牌缝纫机。在哥哥嫂嫂的鼎力帮助下,让我们走出困境、走过那段难忘的岁月。

    八一年,为了解决我的家庭困难,组织上同意我们回家乡工作。这在铁板一块的边疆工厂,可以算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它让我们心情激动,归心似箭,巴不得第二天就走就好。但是,在接受单位问题上,最后还是落到了手无寸权的大哥身上。为了我们的工作调动、为了能和深深爱着的妹妹团聚,大哥四处求人、磕头作揖,不知挨过多少冷脸、受过多少白眼,他的坚持、他的执着最终感化了上帝,我们如愿以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九江。

    回到九江,在庐山脚下的电子厂工作,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节假日还能和家里人在一起,心情愉悦、思想安定,工作成绩也慢慢显现出来。但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由于单位地处郊区,小孩上学只能就近在农村小学,总觉得这将影响孩子的前途,想把小孩转到市里读书,而小孩在市里读书的吃住问题怎么解决又成了拦路虎。开始一段,我们把两个小孩分别寄养在哥嫂家,虽然哥哥嫂嫂把我们的孩子视同己出,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兄妹两成绩一直上不去,这让我们十分着急。大哥急我们所急、想我们所想,在自己家庭人口多、住房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一间房给我们,这样,遐龄晚上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检查、督促他们的学习,小孩的学习情况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九江生活的四年,是我经历和收获最多的四年,也是孩子们和舅舅朝夕相处的四年,舅舅舅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抚育之恩深深铭刻在他们心里。当我把舅舅去世的信息告诉我儿子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他,电话里就嚎啕大哭起来。

     大哥的一生,是辛勤劳动的一生。他是家里的老大,从小跟着父母操持家务、作小买卖,减轻家里负担,供弟妹读书。解放后勤勤恳恳在刊刻厂工作几十年,直到退休。

    大哥的一生,是充满智慧的一生。他为人老实本分,性格酷达开朗,朋友很多。他文化程度不高,善于学习,满腹经纶,谈古论今可以滔滔不绝,跟他在一起聊天,有时能让你有茅塞顿开、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哥的一生,是值得自豪的一生。他和嫂嫂一道,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把四个子女抚养成人,人到中年的子女们个个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其中两位已是博士毕业,是国家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2014.2.3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