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的童年,有些曲折而艰辛。
2004年,南希获得澳大利亚颁发的勋章。
怀揣200英镑去冒险
“我喜好孤独,有美好梦想”
南希的童年,有些曲折而艰辛。
1912年8月30日,南希出生在新西兰惠灵顿,是六兄妹中最小的一个。她的母亲是个固执、严谨的教徒,她有个不靠谱的父亲:一个记者,想拍摄一部有关毛利人的电影,为此,他私自卖掉家中的房子并一去不返,南希、哥哥姐姐和母亲随后被人逐出家门。南希的叛逆性格,或多或少与这种家境有关。
一岁时,南希跟随家人搬到澳大利亚悉尼,在那里度过了近20年的青少年时光;16岁时,她离家,到一家医院做护士;20岁时,她从一个新西兰阿姨那里获得200英镑遗产,迅速决定用这笔钱去冒险:乘火车到英国伦敦等欧洲城市旅游。在伦敦,她开始记者生涯,很快转到法国巴黎做自由记者。
南希回忆说:“我是一个喜好孤独者,怀有美好的梦想。”
巴黎的生活,本应充满欢乐。在那里,南希不仅遇上“一生的爱”,还有那个后来最想除掉她的人。
采访希特勒 嫁法国富商
“如果能做点什么,我一定会做”
1933年,南希接到任务,采访刚当上德国总理的纳粹头子希特勒。那时,他们大概都没想到,两人会成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对手。
同年,南希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采访,亲眼目睹纳粹德国暴行。她回忆说:“德国纳粹党的突击队员把犹太人绑着、吊在大轮子上,滚动轮子并鞭打他们。我呆住了,不知道能做什么,只是想‘如果有一天能做点什么,我一定会做’。在二战期间,我脑海里总会浮现那样的画面。”
1939年,德军侵入波兰,英国、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南希当时在英国,但她很快回到法国,11月30日与富裕的法国实业家亨利·费奥嘉结婚,两人住在马赛一套豪宅里。
南希说:“他(亨利)非常英俊,探戈跳得棒极了。他是我一生的爱。”
战争打搅了两人本应有的蜜月和宁静。1940年6月,法国遭德军攻陷,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此前均已沦陷,西欧各国几乎全线失守,只有英国仍在苦撑。在法国,有7.5万犹太人遭德军逮捕,随后在纳粹集中营被处死。
1940年,南希加入自由法国(抵抗)组织,这是由流亡伦敦的法国人成立的组织,在法国进行反法西斯和反傀儡政府的斗争。她利用富商夫人身份弄到假证件,继续留在法国沦陷区。她买了一辆车并改装成救护车,驾着它向前线战场运送补给,还先后帮助1000多个战俘和盟军飞行员,让他们穿过法国边境逃往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