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父亲
纪念父亲
作者 周名义
我的父亲出生于1947年,具体的生日我不知道。他读书时成绩非常优秀,从小学一直到师范,都是学生干部,会写文章,擅长书法,无论毛笔,还是钢笔字都很有造诣,在当地无人能比,可以说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父亲念师范二年级那年,年仅十六岁,因为乡里缺教师,乡教育组便到师范招人,结果选中了父亲,于是父亲师范未读完,便提前走上讲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父亲第一次去学校报到时,是爷爷挑着行李送他去的。当时,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以为新分配来的老师是我爷爷,谁知却是十六岁的父亲。那个年代的孩子读书晚,有的十五六岁了还在上小学,个头比父亲高,年纪比父亲大,所以,当时大家都戏称他为“孩子老师”。因学校老师少,父亲当时一个人要教几个班的课,工作繁重。
这样过了几年,乡教育组安排他到很偏僻的山区教书,父亲因为想与自己的教师女友在一个学校工作,固执己见,坚决不去,与上面的人闹翻,最后不知是学校把他解雇了,还是父亲自动离职走了。
此后,父亲不再教书,回到生产队重新拿起锄头和镰刀种田。父亲后来又从事过很多职业,水库工地上的宣传员,农民夜校的老师等等。因他书法好,又精通各种字体,因此村里、学校的墙壁上到处贴的标语口号都是他写的。文革时,不知何故,有一段时间父亲天天挨批斗,甚至挂木牌游街示众。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父亲的生活开始走下坡路,原因是他从小很少干农活,不会侍弄那几亩地,且对务农没有兴趣,因而没有把田地种好,生活便因此变得艰难和贫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懂法律的人不多,县政府知道父亲这么一个人后,便聘请他做法律宣传员。法律宣传员是没有薪水津贴的,我们家的经济便没有因此好转,但父亲却比以前更忙碌了,稍有点闲就四处奔波,为人写状纸,打官司,收取一定费用补贴家用,直至逝世前几天。
在我16岁那年,父亲开始咳嗽,初时以为感冒,没有在意。咳嗽时间久了,竟吐出鲜血来,去医院一检查,才知得了肺结核。可此时的父亲已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哪有钱医治,一年后,因无钱治疗,父亲病情越来越重,不幸病逝,死时年仅四十九岁。父亲去世后,因为没钱,在乡人的帮助下,草草将父亲入殓。当时年纪小,对父亲的去世似乎没有过多的悲痛,只是觉得父亲的一生好悲惨。
如今,父亲去世已有十多年,尽管他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但他坎坷的一生让我想起来总会莫名的悲伤,我觉得自己对他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当时父亲不离开讲台,一心教学,他的后半生也许不会这么悲惨。
听母亲说,她多次梦见父亲,在梦中,父亲告诉她,他在阴间做了师爷之类的差事,生活很好,白白胖胖的,很是精神,正如生时青年时期的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每年的清明前后,我都会在梦中见到父亲。然而,在父亲逝世的第二年,我曾给他扫过一次墓之后,离开故乡,再也没有给他扫墓了。
今年的清明节到了,因为种种原因,我也不能回去给他扫墓,只有写下上面的文字,寄托我的哀思。
愿父亲在地下安息,你的儿子——周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