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760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3日

前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

发布时间:2010-11-20 09:55:06      发布人: 天堂天使
  陆志韦(1894--1970) 原名保琦,吴兴南浔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弟,老家原住南东街莲界弄内。父陆熊祥,光绪二十二年(1896)府学岁贡,家贫,弃举业,进刘家当铺司帐,维持七口之家。陆志韦7岁丧母,13岁丧父,经当铺主人刘锦藻资助,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进苏州教会学校东吴大学附属中学肄业,因成绩优异,获学校奖学金,于宣统二年(1910)直升大学,攻读心理学。
  
 民国2年(1913)以卓越的成绩毕业于东吴大学,时年19岁。留校在附属中学执教。民国5年(1916)获教会助学金保送赴美留学,初进范德伯利特大学和彼阿伯第师范学院习宗教心理学。次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攻读生理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民国9年(1920),25岁的陆志韦取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返回祖国,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院,次年与北京燕京大学刘文瑞教授结婚。刘文瑞教授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育学博士,证婚人是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1922年陆志韦转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心理学教授兼心理学系主任。从那时起,致力于白话诗,1923年出版了《渡河》诗集,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文体革新的推动者和新体诗的开路人之一。
  
 民国16年(1927)应司徒雷登之聘,去北平燕京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心理学系主任,后提升为文学院院长。因其博学多能,平易近人,深得师生爱戴。1928年被同事们推选为燕京大学教师会主席。民国22年(1933),陆志韦获中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奖学金,再次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理心理学,次年完成进修后归国。时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凡外国人办的教会大学,必须由中国人担任校长职务,因此司徒雷登要求陆志韦任代理校长,他本人任校务长,掌学校实权。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卢沟桥爆发抗日战争,日军占领了北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迁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燕京大学部分迁四川成都借华西大学复课,陆志韦交卸代理校长职务,留在北平护校,主持校务,解决北平学生的就学。燕京是美国教会大学,仍由司徒雷登任校长,日军没有侵占破坏。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侵略军占领燕京大学,陆志韦被日军逮捕入狱,他保持民族气节,历尽苦难,坚贞不屈,折磨成病后始准保外就医,靠典卖家产度日。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陆志韦致力于燕京大学复校工作,任校务委员会主席,美国教会托事部召司徒雷登返美述职,由陆志韦代理校长。1946年7月美国杜鲁门总统任命司徒雷登任驻华大使,返回北平,宣布代理校长陆志韦全权负责校务。陆志韦主张民主自由反对内战,参加民主运动,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他坚留北平,迎接和平解放。他把燕京大学从美国人手里接过来,交给人民,走向新生。解放后他当选为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管了燕京大学,并改为国立,任命陆志韦为校长。5月陆志韦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土地改革工作团,任西南地区土改分团副团长。1952年3月他参加了教师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燕京大学举行《控诉美帝文化侵略罪行大会》,陆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是年夏,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国立燕京大学撤销,大部分院系并人北京大学,陆志韦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以后相继担任汉语史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陆志韦对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学术成就,已成为世界权威,也是有名的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又以“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冲击,1969年下放到河南省信阳专区息县“五七”干校,同年四月,夫人刘文瑞教授在北京病逝。1970年10月陆志韦已生活不能自理,回北京家中养病,11月21日病逝,终年76岁。著作有《教育心理学简论》、《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古音说略》、《诗韵谱》、《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汉语的构词法》,以及汉语音韵学和语法学方面的论文等等。拨乱反正后,1979年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约有600多人参加的追悼会,邓小平、方毅等国家领导送了花圈。由社科院胡乔木院长主持,语言研究所吕叔湘所长致悼词。对陆志韦的学术思想、政治态度和为人处世等等作出了正确的评价。12月13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作了较长篇幅的报导。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