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病理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刘彤华教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74419373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8年07月09日

“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决不轻易下结论”

发布时间:2018-07-09 09:17:13      发布人: 孝爱天使

20世纪70年代,刘彤华配合陈 敏 章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内窥镜技术,制订的胃黏膜活检诊断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显著提高了胃癌的诊断水平;配合曾宪九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细针穿刺活检快速诊断胰腺癌、胰岛素瘤代替术中冰冻切片,避免了胰瘘等损伤,提高了这些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与内科张孝骞教授、陈 敏 章教授,外科曾宪九教授、钟守先教授,放射科张铁梁教授等一起创建“胰腺诊治协作组”,成功开展了多科协作。在此基础上,她后来又在消化道疾病、内分泌肿瘤、胰腺癌、肿瘤基因治疗等领域不断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协和医院的尸检例数每年都能达到200例。“刘彤华教授亲自参加每一例尸检,在全国各地疑难病理会诊时也积攒了大量标本。她将这些大体标本和组织蜡块全部编号保存,到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制作成了一套包含十多个系统的国内头一份教学幻灯片,全国各地病理科争相索要。”跟随刘彤华30多年的技术员王德田回忆说。

从1916年起的协和全部尸检档案,从1917年起的全部外检档案,一共110多万份,现在全都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协和的档案柜里。外宾来协和参观时,无不对这些“稀世珍宝”表示羡慕,对刘彤华的工作表示钦佩。有人感慨地说,与其说刘彤华保留的是一份档案,不如说保留的是一种学术传统。

从事病理事业60余年,经刘彤华之手阅过的片子、签发的报告达30万份之多,她却极少发生差错。生病固然不幸,但如果其病理切片恰巧到了刘彤华手中,这位病人又是幸运的。在病理界和老百姓中,口口相传着许多刘彤华“精准诊断”的故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