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686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3日

陈氏年表

发布时间:2011-01-26 15:27:13      发布人: 天堂天使

19世纪70年代

  1876年——5月14日(农历四月二十一日)生于浙江绍兴柯桥镇西泽村一个医生世家。名年,字静山。双生,胞弟名易斋。

19世纪80年代

  1881年——母亡。父失业。家中除祖母还有兄妹三人,乏人照看。被交由外祖母抚养,在外祖母家入私塾。
  1884年——父亡。端午,外祖母亡。失学。由祖母收养,织带、纺线、务农以补家给。
  1889年——遭叔婶强逼离家,受惊吓逃至舅婆家。数日后由姑夫带往兰溪。在大来商店学徒,从此自谋生活。

19世纪90年代

  1890年——转至一钱庄学徒。开始接触笔墨,自言“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
  1894年——表叔吴隐自上海回绍兴,因上海做事正缺人手,带至上海虹口,在严信厚小长庐馆拓图章为业。是时吴昌硕受聘严家,相见后颇得缶翁厚爱,得其指教。识蒲华。
  1895年——吴昌硕时常带往任伯年处补习禽鸟、人物,颇得任氏喜爱。惜不及一载任氏故去。

20世纪初

  1903年——严信厚去世,所聘画家皆散去。应严信厚之子子均之邀同往宁波费家,为其父葬礼帮助接送来宾。
  1904年——吴昌硕知半丁回沪,去函约至苏州家中作伴。为缶翁临摹祖像。
  1906年——严子均来函,邀至沪上严家作画。为宁波会馆临摹已破烂的任伯年作品(严子均为该会馆董事)。一日,在北楼作一幅大画,为金城所见,遂与严子均再三商量,力邀半丁同往北京,子均欣然同意。遂随金城来北京,寓金宅。
  1909年——应肃亲王善耆之嘱,为吴可读侍御作肖像。得善耆厚待,劝入部为官,未就。肃亲王往西陵值班,半丁去访。善耆撰一联赠之,联曰:“帖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

20世纪10年代

  1910年——吴昌硕来京,盘桓数月,为半丁“把场”。吴昌硕为刊《山阴陈年》、《静山》、《我无为》、《半丁》等印,二人合作(吴篆陈刻)《山阴道上人》、《半丁》、《静山无恙》、《陈》、《有鱼》、《静山》等印。吴昌硕为半丁在琉璃厂两家纸店撰写画润。
  1911年——回绍兴老家。
  1913年——前年曾回家,秋,重来北京。在上虞会馆与鲁迅相识。在蒙藏院任职,不久辞去。
  1915年——宣南画社约于是年成立,曾参与活动。
  1917年——远亲蔡元培介绍至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与馆长章士钊相处甚洽,于文史等方面得其指教。后与陈师曾在北大商办书画研究室,因经费不足未果。
  1918年——受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之聘,任中国画教授。

20世纪20年代

  1920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任评议。约是年齐白石送三子子如拜于半丁门下。
  1922年——纪念苏东坡诞辰885周年,参加陈师曾组织的“罗园雅集”,与齐白石、陈师曾、凌文渊、姚茫父、金城合作《花卉卷》。陈师曾携其作品在日本展出,10幅作品售出6件。善耆(肃亲王)遁迹旅顺,感其知遇之恩,前往视疾。殁后,营其丧。为措运柩返京之资,在大连两次举办个人画展,所得旧价数十万全部充作运费。
  1923年——与萧、金城、陈师曾合作《松竹高士图》。吴庠题诗,姚茫父长跋记事。与贺良朴、萧、沈尹默、马衡等同任北大“造型美术研究会”指导教师。
  1924年——吴昌硕来京,师徒再聚。参加在中山公园举办的中日绘画展览会,齐白石、王梦白、广濑东亩、小石翠雪、太田秋民等数十人作品同展。
  1927年——金潜庵(金城子)及金城门下众多弟子,由“中国画学研究会”分裂出来,另组“湖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周肇祥任会长。北伐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改为国立北平艺术学院,成为北平国立八校之一。任国画系教授。
  1928年——张大千来访,在陈宅结识溥心畲。
  1929年——刻《不使孽钱》印,款曰:“钱能通神,又能养命,欲求其安者,莫如自食其力。板桥云,‘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此后数年,刻印尤多。

20世纪30年代

  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拒日伪政府聘请,辞教。刻《强其骨》、《不使孽钱》印为座右铭,以卖画、刻印为生。购得后门米粮库四号的一所洋楼,宅邸占地十余亩,中有一园,园占地五亩,以“五亩之园”名之。
  1938年——王梦白病故。在琉璃厂“集粹山房”召集同仁友好,举行义卖,操办后事,接济家小。
  1939年——去上海,住严惠宇处。为吴湖帆治印。严惠宇请收尤无曲为入室弟子。欣然允诺。冬,尤无曲至北平学画。

20世纪40年代

  1940年——刻《天生半个汉》印,款曰:“予孪生也。今已年六十早五,尚强健,弟则强于予。去年岁首,家乡遭灾,弟以白手抗敌,遍体鳞伤,浑(身)是血,居然得脱,至今生存无恙,可谓勇也。有感于此,因而记之,弟称英雄我也汉也。”
  1941年——与溥儒、徐操、胡佩衡、祁良、吴熙曾、汪慎生、萧谦中合作《妙绘联璧》。11月13日,在中山公园水榭为弟子尤无曲举办展览,展出作品均代为题诗落款,以示提携。
  1945年—— 刻《只见江山不见人》印,款曰:“汉官印相仿佛……胜利尚非实,更何况人乎,一群无耻(之徒),禽兽不如也。”
  1946年——刻《山阴半叟》印,款曰:“一国用命,不重人才,但溃区域,天下安能不乱!丙戌夏,半丁忧闷记之。”时任故宫文物书画组研究员。
  1947年——国民党政府邀往南京办展,坚拒。收潘君诺为弟子。
  1949年——解放军围城,北平城内粮食奇缺。傅作义前来看望,送面粉两袋救急。与马占山、邓宝珊商议和平解决北京问题。

20世纪50年代

  1951年—— 春节,毛泽东派人送礼问候。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任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与齐白石、叶恭绰等合作《普天同庆》。
  1952年——入北京美术家协会。
  1953年——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10月11日,参加在北海公园举办的全国美协第一届全国国画展览。为毛泽东六十寿辰作《延年》。
  1954年——为文字改革之事给毛泽东去信。毛泽东回信,希望老人多提意见。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1955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受命作八尺《达摩像》。5月14日,80岁生日,梅兰芳赠田黄石山。李济深、徐操、王雪涛、汪慎生、启功、周怀民、胡佩衡、溥雪斋等人来贺。历半月与齐白石、何香凝、于非陁等画家创作巨幅国画《和平颂》。
  1956年——在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与叶恭绰提出“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成立中国画院”的建议。10月17日,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刻《莫负此生》印,款曰:“真心待人,于心便无愧矣。如专作一味叨(道)好,不但失真,尤可耻也。今天是吉月吉日,得蒙毛主席赐宴在一席,此身之荣幸足矣。”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成立,任副院长,在成立大会上发言。为西哈努克在京住宅作三丈六尺巨幅《四季花卉》。 最高国务会议上,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两次辞职,未准。
  1958年——8月18日,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举办的“五人花鸟画展”。
  1959年——《陈半丁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任中尼(泊尔)友好协会理事。

20世纪60年代

  1960年——参加“第二回现代中国书法”赴日本东京之展。
  1961年——子光宇、燕葆,女燕姣,婿沈林南历数月为半丁整理藏品,仅历代书画所藏件数逾千。1月,对来了解情况的王友石说:中国画院应当和故宫联系,复制古人的名画,给国家造些艺术品,平时就陈列复制品。这样作艺术家可借以提高技法,国家可以多些复制品,画家可以得些补助费,这些事是应当办的。
  1962年——周恩来指示:要培养“陈派”接班人。子燕龙入北京画院。陈半丁考虑到家里不困难,建议画院不要给燕龙开工资。燕龙在家从父学画,同时整理陈半丁画语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中央文史馆拍摄陈半丁作画过程。
  1964年——张大千从海外寄赠画作一张。9月,在北京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上,就中国画等问题,与唐兰等众多代表展开争论。
  1965年——号哂翁,刻《哂翁》、《哂翁天成》、《不知老之将至》。
  1966年——刻《藐世头陀》印,款曰:“丙戌(误,应为丙午。)春日,年九十有一,世事人事都非矣……”作山水《三家村》。
  1968年——刻《我独无》印,款曰:“我独尊者,屈原。《离骚》有‘举世浑浊惟我独清’,今之时,世人轻浮,惟我独骂,于屈子为何如也。”
  1969年——在西四北六条南屋,研读残存的用“毛选”作封皮的《佩文斋书画谱》。被勒令为颐和园举办的庆祝“九大”的展览作《梅花》,款落“工农兵画院”。

20世纪70年代

  1970年——1月29日,病情加重。子女送往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十分热情,后知其名便不敢医治,延误了抢救时间,当日故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