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第四号领导人陶铸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678
本馆由[ 玫瑰 ]创建于2009年12月23日

作为陶铸的女儿,该如何去评说父亲陶铸的过去?

发布时间:2013-11-30 09:27:45      发布人: jackson

谈过是为了弥合伤疤

记:作为陶铸的女儿,您认为,该如何去评说父亲的过去?

陶:在昨天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光谈功,不提过,毕竟是纪念活动嘛。我坚持,应该实事求是,以功为主,过也不回避。这个“过”,主要是陶铸在广东反“地方主义”运动,伤害了一些广东的同志。谈这个过,是为了弥合它,不是为了揭伤疤。

评说陶铸,反“地方主义”运动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事情,那我们就正面对待。我们不会回避陶铸在这场运动中处理过头,把这些问题如实地说出来,是为了安抚那些受到错误对待的同志,消除伤害,达到和谐。现在,毛泽东的家人和刘少奇的家人都能聚到一起。我想,我也可以和那些(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受过伤害的同志聚在一起,大家忘掉那些往事,一起往前看。

记:如果没有您主动提出来写父亲的过,恐怕其他人也不好在这时提。

陶:(笑)是啊,讨论的时候,有的同志也说,有了我这句话,我们也好办多了。

记:我们过去在初中语文课本里读陶铸《太阳的光辉》,他说,太阳也有黑点。

陶:嗯,我相信,讲陶铸的是非功过,不会影响到他整体光辉。他执行的是一条错误路线,不是个人品质上的问题。这没有什么要回避的。

记:是什么一种想法,让您选择不回避呢?

陶:有时候,我觉得,一个完美的人还不如一个有缺点的人来得可爱(大笑),一个养尊处优的政治人物未必很美。我不希望,我的父亲呈现给大家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他是一个活生生、很生动的人,这是比完美更重要的。完美的人很难让人记住,活生生的人更能让人记住。我是希望,通过明年的纪念,让大家认识到:陶铸这个人,作为一个领导,在广东,他真的是非常有个性、有魄力,尽管曾经犯过错误,但他出发点是好的。

记:1949年后,毛泽东派陶铸到广西剿匪,上世纪50年代又派他到广东来扭转土改局面,60年代“文革”刚开始,又派他到中央工作。毛泽东很赏识陶铸,他曾经评价陶铸是一头牛……

陶:我父亲在延安和人吵架。毛主席说他是头牛,牛有两只角,有角要顶人。这是说陶铸有个性,有棱角。主席老是派陶铸打硬仗、啃硬骨头。陶铸有一个好品质,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两字。可能也就是他太勇往直前,像个坦克车,不顾一切,这样也难免伤了路边的一些作物。陶铸也曾检讨自己在土改工作中太粗糙了。

记:陶铸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犯的错误,与他的个性有无关系?

陶:主要与当时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共产党这样高度一体化,组织纪律这么强,陶铸又是很忠诚的一个人。当然,也有他个性上的问题。后来,陶铸与中央“文革”的人闹翻,一般人在江青面前都是低声下气的,他就和江青吵架,最后被打倒了。这也与他的个性有关。性格决定命运嘛。

2谈自己

“公主”头衔和我格格不入

记:我听到很多人称呼您“陶大姐”,觉得您这位“红色公主”很可亲。

陶:哎呀,我最反感人家把我称为“红色公主”!我和这个名称是格格不入的。我看到报纸上很多文章都拿这个名称做标题,可能是为了吸引人。这个头衔是强加在我头上的,我真是无可奈何。你得为我澄清一下!

记:为何觉得这个名称和您格格不入?

陶:共产党人(的家庭)里没有“公主”这个说法。公主是封建皇权体制下的称谓,是旧社会的东西。共产党就是要消灭皇帝、公主这些东西。再说,我本人受到的教育非常平民化。我的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不能有任何特权意识,不能有优越感,他们对我非常严格,他们自己也是身体力行的。

记:不过,“红色公主”这个说法,来自您写的那篇和聂荣臻的女儿聂力、毛泽东女儿李讷和林彪女儿林豆豆的回忆文章中。

陶:我当时写那篇文章是有感而发。1989年之后,我的命运有一个大的跌宕。偶然翻出一张照片,1961年我和聂力、李讷、林豆豆四个女孩子的合影。拍那张照片的时候,我爸爸还在中南局工作,只是个小地方官,我怎么能称得上是“红色公主”呢?!

写那篇文章,我主要是客观地说说我们四个人的命运。说李讷,我的意思是,虽然她贵为“红色公主”,但是她吃的、穿的都很普通,像个街道大妈似的,过得连个普通人也不如,把她的身份和实际状况做个对比,那篇文章最早的标题是“高干子弟乎?”,后来改了。

“文革”中,李讷和林豆豆的境遇自然比较好,而我和聂力就很惨。“文革”之后,颠倒过来了。李讷完全成了普通人,林豆豆更惨。我自己是感慨命运无常。我们生在这样的家庭,命运都把握不住,有时被抛到天上,有时被抛到地下,何况中国的一般老百姓。写这篇文章,我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这些人的命运和中国大众的命运是一样,有起有落。但是从此把我称做“红色公主”,到处泛滥,这造成了大众对高干子女的一种误读。现在,我要“利用”你,为我“平反”!(大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