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670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3日

吴晗-人物生平

发布时间:2010-10-07 11:57:33      发布人: 天堂天使

生活背景

  吴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吴店苦竹塘村人。
  7岁始在乡村学堂读书
  11岁时读《御批通鉴》,成了他学习历史的启蒙教材。
  17岁毕业于省立金华中学后,在本村湖山小学教。
  192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
  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
  1931年被清华大学史学系破格录取(数学0分)。
  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因才华出众,1937年,年仅28岁的吴晗被聘为云南大学文史教授
  1940年又到西南联大执教。
  1943年7月,在昆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参加共产党组织的“西南文化研究会”等活动

集会发表的议论:

  《论贪污》、《说土》、《贪污史的一章》等
  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5年吴晗帮助民主青年同盟建立秘密印刷厂,翻印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毛泽东著作。

解放后:

  1949年北平解放,吴晗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代表,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三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以及全国青联副主席、秘书长、民盟北京市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从1949年11月起,他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
  吴晗对北京的文化教育、学术活动、 古籍整理及文物古迹的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的丈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後不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