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里的绿色传奇
大禹节水的前身是甘肃省酒泉市节水材料厂,在濒临倒闭之际被酒泉市水利局干部王栋接手,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之旅。
王栋从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毕业后,进入酒泉市水电局工作,后来得到机会进入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深造。1992年,王栋升任酒泉市水电工程服务公司经理,此后王栋进一步钻研学业,考上了兰州大学研究生,并在2000年取得了硕士学位。
2000年,王栋主动放弃国家干部的身份下海创业。
王栋最终能获得大禹节水控制权,源于2003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当时,酒泉地区节水灌溉材料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王栋找到当时的领导准备接手这个企业。2003年7月19日,酒泉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与王栋签署《酒泉地区节水灌溉材料厂产权转让协议》,约定将节水材料厂经评估后的净资产-21.01万元,以99.4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王栋。自此,大禹节水的事业开始发展。
“创业初期,他就像个上紧发条的陀螺,忙得团团转。”一位跟随王栋创业多年的公司员工告诉记者,王栋常年奔波于酒泉和兰州之间,一辆车一两年下来就跑了几十万公里的路程。靠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王栋不仅争取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而且得到了银行对企业的资金支持。2003年,大禹公司参与了一项国际支持的重大节水工程项目,整个工程历经4年,经营收入高达8000万元。此后,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
王栋不仅仅做经营管理,他浸淫 水利行业30多年,本身就是水利行业的专家。他善于捕捉市场的空白点,更擅长在市场竞争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03年初,王栋赴以色列、美国考察学习先进的农业滴灌节水技术后,启动了压力补偿滴头项目的研究开发,这一设计理念要比当时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以色列技术更为先进。他决心带领技术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制造出代表中国水平的高科技滴头。
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在历经2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之后,2003年10月,大禹节水公司“压力补偿式滴头”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甘肃当地一位水利专家说,王栋能在干旱、贫瘠的河西走廊创业成功,这本身就非常不容易,他的创业经历具有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