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小说作家王奎山先生走了几天了,我还不敢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书橱中大哥所赠的专著《王奎山小小说》《别情》依然崭新如故,大哥却遨游了天国……
1994年秋天我漂泊到了河南巩义西村的一间塑料厂谋生,一天我去市里送货无意中在旧书摊买了一本短篇小说,回到工厂后我读了奎山大哥的一篇乡土小说,我仿佛看到了我千里之外的故土风物,按捺不住激动我按杂志上奎山大哥的通信地址连夜给他写了一封信,我在信中述说了我遭遇离异的家庭和一颗热爱文学的的少年的心.9天后,我意外的收到了奎山大哥的回信和《王奎山小小说》专注.大哥在回信中说:小老弟,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脉搏,你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只要坚持读书和练笔,假以时日你一定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95年10月我成为了西安一家青少年刊物的实习编辑,我给大哥约稿,他没嫌弃我们刊物稿酬的低廉,给我寄了两篇原创新作,扶摸着大哥工整抄写在300格原稿纸上的心血之作,我们刊物的所有编辑都感动不已.那会奎山大哥已经是知名的青年作家了,他的作品是皇帝女儿不愁嫁而我们刊物只是一家发行8000份的内资刊物……
1999年闯荡南方多年的我成为了一家知名文学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全国许多著名的小小说作家都给我来稿,各种选刊和选本也老选摘我编辑的小小说稿子,因杂志社主编的审美原因我约奎山大哥的一组小小说没能通过终审,我打电话向他解释,原以为他会生气,通话中他那憨厚的笑声让我松了一口气.
因工作因生活,我一度远离了文坛,但我时时想念远在中原的奎山大哥,忘不了2005年8月我去驻马店采访奎山大哥专门从小城赶到市区请我吃饭,当地的朋友听说我和奎山大哥相交10多年后才第一次见面,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奎山大哥按年龄完全可以做我父亲,按文学资历也是前辈,但他一直与我兄弟相称.为此我一直不解,直到2007年在一次全国的文学笔会,我遇到小小说教父杨晓敏先生,通过短短的几天相处,我才明白了小小说作家群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品.杨晓敏先生对我说过:小兄弟,小小说创作不是某个人的江湖,她是一群视小小说创作为生命作家群的精神追求……
奎山大哥,一路走好!您热爱的小小说事业现正蓬勃空前的发展着,您帮助过的文学后辈们正在拔节成长,您一块遨游小小说创作的兄弟姐妹们正在已真诚的文字把您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