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父母男友遗弃的24岁安康女孩贺瑾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54164924
本馆由[ 我的精彩 ]创建于2012年04月03日

贺瑾悲剧告诉我们在陌生人社会里,让我们守望相助

发布时间:2012-04-08 21:07:00      发布人: 我的精彩

在一个叫做安康的地方,一个24岁的女孩贺瑾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捉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孤独离世。一个正在绽放的生命戛然而止,本就令人唏嘘,弥留之际的孤独更显得悲凉凄婉,让人感慨万千。起初,不少人站在道

德高地大声斥责其“不负责任”的家人和男友,但很快,当58岁的老父亲站出来讲出原委和苦衷。原来,这是又一起看不起病的极端。死者不幸,家属其实并不可憎,相反,可怜又值得同情。造就这一切的,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贺瑾患了“不治之症”。

其实,所谓“不治之症”,无非治不了抑或治不起。在今天,这不仅是个医学科学问题,还关涉经济财力,特别是当那些重大疾病还不能像治疗感冒一样“小菜一碟”时,那么,乞求医疗科学的进步,莫如从经济财力上破题,显得更加实际。

本来,近几年,“免费医疗”不时在公众耳畔响起,一直被认为将可能是未来医改的方向,加之陕西神木等地“免费医疗”的试验,更让很多人期待有加。但也有人指出,世上没有“免费医疗”,国外也不过是用“税金”支付而非“现金”而已。近期《人民日报》也颇似“拨乱反正”地指出,全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医疗只有古巴一国,中国未来的医改方向不是“免费”,而力在“公平和效率”。

至此,今天的我们,其实应该明白,“免费医疗”只是一厢情愿,看病付钱,才天经地义。诚然,基本医疗保险已实现人群全覆盖的当下,需要指出的是,保小病不保大病,重大疾病还要继续“自力更生”,在“看病贵”的今天,理论上说,办法有二:一靠己,二靠人。

所谓靠己,对小病管用,面对重大疾病,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此路基本不通。所谓靠人,即别人,或者说,熟悉的人与陌生的人。亲朋好友之间互助以共渡难关,这是传统美德。但在“看病贵”的今天,可以依靠却不能全部依靠。除了熟人,值得依靠的还有陌生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规则和机制,培育公民社会成长。换个角度看,即便是政府主导的大病救助,本质上也都是陌生人之间的救助。

顺此,破解“看病贵”思路简单明了,一让自己靠得住,二让别人也同样靠得住。用官方话语来说,通过收入分配改革让公众的口袋鼓起来,通过医改让看病有所保障,通过积极政策激活民间慈善……但现在的问题恰恰是,自己靠不住的时候,别人也常常指望不上。政府救助体系缺位,社会爱心慈善资源尚在起步,说白了,当我们身处这个陌生人社会里,彼此间还缺乏沟通、互助的制度桥梁和平台。就如在贺瑾身上,政府未能救助却有一堆合理理由,而社会慈善只是在媒体披露之后才得以跟进,作用有限,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大病救助能否再人性化一点点、再靠前一点点?

当然,不能不提及,一个24岁的女孩居然还是个只有身份而没有身份证的“黑户”,没有“身份证”,这些年来,她过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当她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却没有留下一世为人的最至关重要的证明凭证,可悲可叹,更令人深思。

某种意义上,贺瑾悲剧不是偶然的,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里,当制度和慈善爱心的架构还未搭建完毕之时,个体就已经被突兀地置于自身无法承受之重前,犹如飓风中的一叶小舟,命运无法自控,更无所依靠。在看病贵的现实语境里,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悲剧。人生难免风风雨雨,但总要有一处避风雨的港湾,不管是国家建造,还是公民社会建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