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瑾:垂问天地间,此情在何处
在网上看见众多网友对此事的评论,各抒己见,但矛头皆指向其父母与男友,怒其父母与男友的无情,哀其女子的不幸,而到底是无情还是不幸?我想这一切并不介于两者的范畴,而是如今整个社会道德仁义淡漠的表现。看如今的新闻报道,每日都充斥着不幸的故事,父母抛弃子女,子女不孝敬父母,夫妻说分就分,路人无能为助的离去,太多太多不幸的事情让我们爱恨交加、无所适从。
贺瑾的离去,让我们又重新审视了如今社会所谓的“爱”,让我们又有机会可以义愤填膺一次,我们大多人都憎恨其父母与男友的无情,可是我们是否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们是否对自己的父母尽了孝道?我们是否教育了自己的子女?我们是否用心守护着自己的另一半?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去百般指责,发人深思。
岁月千百回,爱恨两相交。
垂问天地间,此情在何处。
还记得去年的“小悦悦事件”,一个弱小的生命就在身旁,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后来,小悦悦离去了,我们的高端知识分子站出来了,大呼“世道无情,人意冷漠”。不过当我们仔细看那18个路人,发现大多都是知识分子,却能见死不救,一个大字不识的阿姨却施援手,为何?后来网上评论拾荒阿姨做作,为了出名;而我们的学者每天搞那么多的噱头,道貌岸然讲大爱称圣贤,何为?
如今的知识分子求学苦读几十年,却最终只学会了“指责、怀疑,然后高尚的大呼大爱”;我们每日都在喊着“学雷锋,做好事”,可是我们又有几人真心的去做过一份善事。有人说,不是自己不想做,而是社会迫得我们无法做,你做一件好事,只会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你是一个傻子,一种就是你别有所图,这就是如今的社会道德。
贺瑾无奈的离去,小悦悦无助的离去,给了我们太多的忠告与发现,我们也并不是那个无情的人,只是世俗让我们忘记了那份本真。还有我们的教育,我们这几代知识份子虽然饱读诗书,但是却对人生最重的“善行”置身事外。还记得三字经里面的一句话“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知某数,识某文”,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首孝悌”。再看我们如今的孩子,接受最多的是先进的科技文化,而最为匮乏的是“善行孝尊”的道德。古时读私塾而知圣贤,如今坐学堂而不知终始,两相比较,虽说是我们的进步,但也是道德的沦陷。
谁在哭泣,一个24岁的癌症女孩,一个社会的心声。
后记:纵然世事无常,世俗羁绊,钱权为重,但人生百年,过眼云烟,去之留之,善行之。
世事无常人茫茫,有情难为心相扰。
但问岁月予何意,只把善行行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