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卿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5349
本馆由[ ~vrm8d5 ]创建于2009年12月22日

纪念郑贵卿同志

发布时间:2010-09-26 17:13:50      发布人: ~vrm8d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我军的优秀指挥员、湖南省军区杜家园干休所副兵团离休老红军、广西军区原副司令员郑贵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9月29日5时3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2岁。

郑贵卿同志于1911年农历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乡苗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游击队长、游击支队副队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队2支队3团营长、盐城保安团团长、新四军第3师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49军147师副师长、师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师长;建国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街,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郑贵卿同志参加革命七十多年,努力学习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党无限忠诚,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作出了卓越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担任红军总政治部警卫连排长、连长,直接在毛主席、朱总司令身边工作,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教诲和熏陶,使其成长进步受到了积极影响。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斗,负伤后仍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他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历尽了千辛万苦。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2支队3团营长、盐城保安团团长、新四军第3师特务团团长,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后,参加了淮阴攻坚战斗,和日、伪军作了顽强的斗争,直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带领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攻打长春、四战四平、辽沈、平津、渡江、衡宝战役和解放桂林、广西剿匪等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在国防事业战线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不辞劳苦,为我军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在*中,他坚信党、坚信人民,他同*、“四人帮”作了坚决的斗争,始终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郑贵卿同志足迹遍及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参加了百余次大小战斗,为革命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多次身负重伤。全国解放后,他身为部队高级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言传身教,为部队和地方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郑贵卿同志廉洁奉公,反对以权谋私,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生活朴素,艰苦奋斗,作风正派,谦虚谨慎,严于律已,平易近人,广泛团结同志,倾听群众呼声,善于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郑贵卿同志离休后,仍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十分珍惜自己的光荣历史。他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他不顾年老体弱,坚持看书读报学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并严格教育子女,经常向他们进行传统教育,在他的谆谆教诲下,形成了革命军人良好的家风。他关心干休所两个文明建设,做到老有所为,为干休所的建设献计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曾担任杜家园干休所总支部书记,被省军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

郑贵卿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优秀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我军推动了一位杰出的优秀指挥员。我们要学习他七十多年如一日,对革命、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献身精神;学习他无私无畏,艰苦奋斗,光明磊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学习他谦虚谨慎,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始终保持纯朴的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作风。我们悼念郑贵卿同志,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为加速我军现代化步伐而努力奋斗。

郑贵卿同志永垂不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南靖革命史-南靖各边界区域游击战争的开展五 血肉相连的游击区军民关系-三 在艰难的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的伤病员主要靠群众掩护和照料。为了使红军游击队伤病员尽快痊愈,群众总是竭尽全力,倾其所有。科岭水口山上的红军临时休养所住着10余个伤病员,科岭党支部就让妇女会主席郭治妈组织妇女群众轮流给休养所送药、送饭,还派出两个姓李的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日夜在休养所帮助护理。有一次,红军干部王直出水痘,发高烧,舌干唇焦,吃不下饭,脸上、身上长了一个个小水泡,痒得钻心。郭治妈知道后,就将自己家里的母鸭杀了,和药炖烂,装在酒瓶里,然后假装上坟,机警地越过敌人的岗哨,送到休养所给王直吃。为了给伤病员补养身子,郭治妈她们自己生活已很困难,却毅然跑到梅林圩买来炼乳、红糖和鸡蛋。在科岭群众的悉心照料护理下,伤病员们很快恢复了健康,重返战场,勇敢杀敌。1936年底,红三支队长郑贵卿头部被敌人流弹击中,住在九云墩村后的山寮里养伤。当时,村里只剩下姓简的兄弟三家,他们主动承担起护理郑贵卿的工作,天天轮流给他送饭送药,还把仅有的一只用来生蛋换盐的母鸡杀了,炖汤给他补养身体,而自己却常常有一顿没一顿的忍饥挨饿。一位红军班长在战斗中负伤致残,生活不能自理,被安置在九云墩对面的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小村里休养。当地群众掩护照料他达十几年之久。直到全国解放后,这位红军班长才被其家属获悉接回老家。


    写信时间:2011/12/03 16: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