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懋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47322394
本馆由[ linping ]创建于2013年08月30日

斯人驾鹤去卓绩人共夸——悼念老战友林懋义作者:吴隆扬

发布时间:2014-04-09 08:47:45      发布人: 羊咩咩

林懋义,祖藉仙游下街林。我祖藉南靖金山山区。童年互不相识。1952年春,华东区抽调机关部队干部进入高校补习班,我当时在省军区十兵团招待所当文书,他在闽中打土匪。我俩才一起到上海沪江大学一起学习。1952年秋,我俩又一起被录取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同窗剪烛,一直到1955年毕业,才各奔前程。我被分配到漳浦一中任教,他被分配到厦门鼓浪屿女中任教,后来是厦门二中、集美师专、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在福师大中文系学习,他擅长行书,小时候上过师塾,惯用毛笔,他认为书法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素养,最初爱上书法,他用毛笔蘸水在砖上练习写字,日日练习,硬帮帮的砖块不知写裂多少块。他的行书以《兰亭集序》和前后出师表》为根基,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看似随意挥洒,实则匠心独运。以后曾在国内外展出。北大荒碑廊、芦沟桥人民抗日战争雕塑园,以及菲律宾和厦门多处都有他的书法刻石。

 喜欢他书法的人也喜欢他的散文。散文里对家乡的眷念,那些仙游甜腻的荔枝、集美的蛙声、鼓浪屿的老房子,如诗如画,受到恩师俞元桂的青睐,疼惜地唤他“阿存”,因为“存”字拆开就是才子。

 2013819日,不幸传来噩耗。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林懋义永远离开我们,享年82岁。

 在大家的眼里,他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的微笑鼓舞了很多人。

而在他眼里,每个人都是金子。20年前,他为爱好中国书画的年轻人创办了函授大学,培养了一批人才。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师生关系也早已延伸成为知己。

 当年恩师俞元桂去世时,林懋义写下悼念的诗句:“才未尽,情未了”。如今他自己也正应了这句诗句,着实让人觉得可惜和不舍。

林懋义,笔名林荫,知名散文家、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福建省政协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在国内外参展。他出版的散文及书法作品主要有《鹭岛情思》、《乡情》、《林荫路上》、《黄梅时节》、《菲华集》、《林荫书法》等等,后来汇集成《这里春常在》三集。

 约在2000年左右,我先后接到林懋义寄赠的七八本他的作品,喜填词《鹧鸪天》及一本小诗集《片石吟草》回赠。现录如下:

鹧鸪天·喜读学长林懋义赠书有感

劳燕分飞五十秋,感君少壮展宏。

孜埋首芸窗下,酷热寒冬未肯休。

挥彩龙,显风流,佳篇卷卷尽称优。君如黄鹤云间舞,我似青蛙井里游。

书信发出后,没过几天就接到他那热情洋溢并夹杂着些许善意批评与鼓励的复信。内容如下。

隆扬兄如握:

《片石吟草》拜读,非常高兴!祝贺您。您的简介中有我的影子。1952——1956年从沪江至长安山,您我同窗剪烛,交往情深,当年到师大四人,现在只有你我有联系,何等可怜可贵!早告诉我您出诗集,我也可以沾光写几个字附骥。还可以请祖荫、丁宁、作诗为贺热闹热闹!

 提几个意见:一、谢谢赠诗,唯末句煞风景,我改为:我亦青龙海里游!您哪是蛙,如是,也是叫丰收的田蛙,祝您丰收!二、落款受赠人最好不冠姓,以示亲热。您我半世纪之交,岂能像老师点名连姓也叫。我记得十多年前,您到蔽舍适中饭,遂一起喝粥,为一家人,多亲切,比去宾馆好。三、漳洲八宝印泥为世珍品,亦漳洲之宝,何乃用普通印泥,且您现在也作书作画,理应讲究讲究。印文的制作亦不佳,当请高手刻一个。我不会写诗,又懒惰,不学无术,凑一打油诗,请您——诗人伤脑筋改一改。

  “片石”出寿山,品质自非凡。

   况乃田黄产,身价更高昂!

   是“古风”,这样一来,平仄韵律都不计了,仅供一笑。

   您出书,我挺高兴,比我出书更高兴!

   希望常来厦门玩,您为什么不来走走,欢迎您和嫂夫人一起来玩几天,来前给我电话,我当去迎候您来,必有好诗出品!

  

   健康!

    今天读着,读着,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悠悠岁月悠悠情。安息吧!敬爱的林懋义同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吴老先生:谢谢你为父亲写的悼念文。不好意思,我擅自把您的文章做了些修改,不妥之处敬请原谅!


    写信时间:2014/04/10 06: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