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二哥—黄立平
发布时间:2024-02-01 08:41:29
发布人:
黄炎
“每逢佳节倍思亲 ”,新年伊始,在喜庆之 余,我安坐窗前,凝望窗外的薄雾雪松,缅 怀我逝去的亲人......
我的二哥立平比我大三岁,在四个孩子 中排行老三。我俩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起 来,就是“平凡”。我们年龄相差不多,因此小 时候的摩擦,也都是在我俩之间。
二哥很聪明,?得端端正正,高鼻梁、
大眼睛,略微下垂的眼?,特别像外国人。
他手特别巧,喜欢动手做东?,用木头做的
手枪可以乱真。他不太爱说话,好像总是在
琢磨事情。他小时候我外婆特别喜欢他,有
时也惯着他,所以在我印象中他有个性,爱
生闷气,有时发脾气时还不时的踢我们家的
桌腿。
他先我学习手?琴,并参加了学校的文艺 宣传队。我十岁左右,一次和哥哥打赌,我 说以后你要是不欺负我,我就学拉手?琴, 他很爽快的答应了。就这样,我开始学习手 ?琴了。有家里的熏陶和哥哥的影响,学琴 似乎顺理成章,进步很快,很多东?不学自 通。当时我更喜欢唱歌跳舞,对手?琴并没 有太多的兴趣。小学五年级,我是?沙小学 文艺宣传队的?干,演样板戏中的阿庆嫂、 李铁梅,老师还特别给我一台小手?琴,可 以背回家里练习。上中学时,我以手?琴和 唱京戏考取了市里新成立的有艺术专?的学 校——第二十九中,从此,和音乐、和手? 琴结下不解之缘!
上中学以后自己手?琴的演奏水平提高
很快,能够拉不少的独奏曲。我和哥哥合奏
的第一首作品是《送我一支玫瑰花》,非常
好听,有了两个声部,表现力丰富了好多。
以前只有家里有两台琴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拉
二重奏,机会很难得。记得我和二哥去?市
文工队还给金老师拉过这个作品,他也大加
赞赏!我和哥哥的配合很自然,也很默契,
音乐的体会与感觉都很一致,所以从那时起
我就觉得拉二重奏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比一个人拉独奏更吸引我。后来哥哥去了富
区四叔那里,我们在一起拉琴的机会更少
了。
当年哥哥在富拉尔基已经很有名气了,
不仅琴拉得好,还很会教学生,而且毕业后
又在工作的黑?江化工厂文艺队成为?干力
量,无论组织乐队、作曲、配器、电子琴、
手?琴样样都行,在各种文艺汇演中获得很
多奖项。所以,富拉尔基很多音乐爱好者都
知道哥哥拉琴拉的好,人?得帅,而且多才
多艺。在工厂的工作中也是一把好手。他聪
明、手巧,做事动脑筋,又踏实肯干,是单
位的能工巧匠,记得他是工厂屈指可数的几
个经考核晋升的技术员之一。
我喜欢去四叔家,一是和四叔很亲近,他 对我非常好,可以开心的聊很多音乐方面的 事情,还有就是看二哥拉琴,他的伴奏拉的 好极了,和声很丰富,织体也用的十分巧 妙,听他拉伴奏是一种学习和享受。记得早 年间,东方歌舞团的郑绪岚一行来东北演 出,把哥哥请去为他们伴奏,结果对哥哥的 伴奏大加赞赏,说没想到这个边陲小城还有 如此的手?琴高手。去其他的几个城市演出 也欣然邀请哥哥为他们伴奏,这在当时也被 传为佳话!他的手极赋优越的先天条件,手 掌宽大,手型漂亮,手指修?匀称,灵活且 富有弹性,不像我的b手纤细瘦小、属于自然 条件比较差的那种。可以和二哥拉重奏是我 最喜欢的事情。记得那年杨文涛老师的手? 琴二重奏《火?向着韶山跑》刚刚问世,我 迫不及待的来四叔家和哥哥开始练习并合 奏。一两天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熟练的演奏 了。作品由同名儿歌改编,写得非常棒,形 象而生动,各种技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表 现出欢快、热烈的主题,运用抖?箱技术表 现火?的隆隆声惟妙惟肖!我们都陶醉在对 作品的演绎中......记得我们的演奏还有一些 四叔和哥哥的好友观看,他们的目光充满着 赞叹和欣喜!
1982年,结束大学生活,我以全班四年成 绩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并获得优秀 毕业生证书。毕业后的几年忙忙碌碌,忙于 教学,参加全国的学术会议,写论文,也结 婚育女。除教学之外,还激发出搞作品创作 的欲望,每当觉得自己的思路比较窄,缺乏 创意,能力有限时,我就会?上想到立平 哥,找他探讨商量,进而得到他的启发和帮 助,也许他的某一个点拨,就会让我豁然开 朗。让我最难忘的是创作二重奏《江南好》 的过程。
1986年,接到中国手?琴学会发布的通 知,要搞“首届中国手?琴作品评比”活动,先 由省选拔,再推送到全国评比。我得知消息 十分兴奋,至于选曲目标,说来也巧,85年9 月我在南京师大,偶尔听到校园里播放一首 轻音乐曲《江南好》,旋律悠扬,节奏别具 特色,顿时我被吸引住了,我想要是能够改 编成手?琴作品就好了。后来我在一本小乐 队合奏作品曲集中,发现了由谭蜜子等人编 写的丝竹乐合奏,便收藏起来。借此评比机 会,我决定把《江南好》改编成手?琴二重 奏,用以展现丝竹乐旋律的柔美和原作富有 特色的节奏。
评比需要限期投送录音资料,时间紧
迫,我立即和立平哥商量,可否来?市一
趟,共同完成编创、试奏与录音。当时女儿
刚刚会坐,我已经近一年没有练琴了,哥哥
在工厂做钳工,也不能够练琴,手指都是硬
的。但接到信息,毫不犹豫请假来到我家,
?上投入编创状态。我们边试边拉边写,反
复推敲,不断尝试,及时修改,有哥哥的协
助,编写十分顺利。用我们都还不太灵活的
手,试奏有着相当难度的乐谱,共同编织着
我们创作有中国特色手?琴作品的梦想!曲
谱完成,录音是关键,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达
到录音的要求,谈何容易,况且我们都?时
间没有练琴。我们加紧练习,一遍遍的反
复,只觉时间过的太快了。当我们觉得练习
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发现靠在被垛围坐着的
九个月大的女儿已经睡着了。尽管演奏还不
能够达到理想的程度(因为手的灵敏度没有
完全恢复),但也只能够如此。
录音借用了市电台的录音棚,在当时是最 好的设备了录音师是电台录音技术最好的文 艺部主任金山。我们也是第一次进这样专业 的录音棚,当时我和哥哥努力克服着紧张的 心态,尽快适应环境,迅速进入录音状态。 凭借着多年舞台演出的心理锻炼,仅仅录制 了三遍,就完成了录音,虽仍有不满意之 处,但我们也不好意思再要求多录。录音过 后,金主任说,没想到手?琴竟然能够这样 好听!就在这短短的三天的时间里,我和哥 哥竟然完成了编创、演奏、录音的全过程! 经过评审的层层选拔,最终在全国获奖的十 部作品中,获得“改编”奖。哥哥从不求名利, 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鼎力相 助,他说,我要名没用,署名就写你自己的 名字吧。
哥哥退休后来到北京,我们?面的机会多 了一些。我那时工作挺忙,除教学外我是学 科带头人,还负责系教学管理工作,我们商 量我退休后一定要在一起多写些重奏作品, 多多享受在一起演奏的无限乐趣。2003年, 我刚刚到北京工作不久,就获悉“全国第二届 中国手?琴作品比赛”的信息,我想起哥哥给 我看过他以前改编创作的器乐合奏《帕米 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的总谱,他说演出效 果很好,其中有一段他写的快速段落,非常 热烈,动感十足。我决定将这首作品 改编成 手?琴与乐队作品,和系里擅?迷笛制作的 ?年教师张毅合作,我写独奏部分,他写乐 队部分,我提前设计好整体布局与之交流。 独奏的B部分,就是采用哥哥写的欢快的旋 律。曲谱完成后交给张毅完成乐队部分。经 过几次合作、切磋、修改,定稿,最后完成 实录、合成!取名为《帕米尔之春》。这也 是我第一次听着伴奏进行录音,感觉迥然不 同。作品参赛后,得分很高,是各类作品在 一起总分的第二名。获得作品二等奖!感谢 哥哥创作的快板旋律,使作品更加完善,它 既有委婉动听的抒情部分,又有动感十足的 欢快段落,结束部分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抖 ?箱技术,在乐队的衬托下,整个作品浑然 一体,丰满震撼!通过和张毅老师的合作, 我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去美国继续他 的音乐创作,我们保持联系,包括获国际电 影音乐大奖,他也会第一时间告知,与我分 享!他邀请我到他美国的住所作客并亲临他 的音乐创作工作室,聆听他的诸多新作品。
在北京?到哥哥时,我们也切磋演奏技
艺,我也把多年的教学体会,音乐处理的方
法和他交流,他也尝试着不同的演奏方法,
我们相谈甚欢,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他来我
家,我也总做些可口的饭菜给他品尝。
2008年左右,一次哥哥来我家,谈到电视 剧《亮剑》的音乐写得特别好。我们不约而 同的决定用主题曲与音乐改编一首二重奏。 当时只找到《中国军魂》的简谱。我就在播 放电视剧时,用录音笔录下部分音乐,记谱 并改编。这个创作过程比较?,除主题曲 外,都靠外录的音乐来记下旋律、分析和 声、酝酿结构,我编写好一部分,等哥哥来 家里时再合作听效果,再修改完善。因为在 创作时,头脑中想象的音响和实际演奏的效 果还是有些差异的。编写完AB部分,我和哥 哥也通过试奏,立即调整不当之处,再试 奏,再调整,反反复复,直到满意。第三部 分和尾声是后来续写的。哥哥似乎没有? 到,很遗憾我们也没有试奏过完整的作品。 这是我和哥哥共同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 2011年夏季,哥哥在北京发现不适,确诊为 癌症晚期,回家乡后,于10月13日病逝,享 年58岁。巨大的悲痛笼罩着我们全家,虽然 有预感,但想不到噩耗来的如此突然。我特 别不舍、特别自责、特别遗憾,为什么没有 在北京及早发现?为什么没有时间多一些接 触和照顾?为什么没在一起多写些作品?但 一切都无济于事,我们在一起多写作品的计 划再也不能够实现了。很多年,我一想起哥 哥,还会流泪,还会痛彻心扉!随着哥哥的 离世,这首二重奏作品也珍藏起来,再也没 有人能够像哥哥一样与我天衣无缝的默契配 合了。
2018年,远在加拿大,看到一则“第二届 中国手?琴新作品征集”比赛讯息,在内蒙的 呼和浩特举办。我想到了《中国军魂》,这 是我和哥哥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不应该让 她沉默。要争取参赛,而且一定要属上哥哥 的名字,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立平哥。可是, 我手里没有谱子、谁来演奏、如何录音,怎 样参赛?最后想到这首作品在几年前曾经要 出版,谱子已经寄到厦?大学郑静雅老师手 里,由于各种原因曲集并未出版。我就联系 郑老师,看她能否找到谱子。然后又联系张 新化老师,请他的学生来演奏和录音。张老 师得知情况,非常支持,找到自己的学生练 习,又联系录音事宜,发来音频征求意?等 等。谱子要求用??柳斯软件制作,我需要 重新制谱,时间特别紧张,就在我素手无策 的时候,陈伟老师伸出援手,答应帮我打 谱。实际他也没有接触过这个软件,要重新 学习,而且谱子很复杂,也很?,陈老师没 有犹豫,主动承担重任。打谱及校对花费了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相隔万里,夜以继 日,终于如期完成。我真感谢上天,我何德 何能,有这么多好心人来帮助我,帮我实现 自己的夙愿!难道是我对哥哥的深情也打动 了老师们?他们都竭尽全力的伸出援手。总 之,经过很多的波折,最后作品成功参赛并 获得三等奖!证书上赫然写着我与哥哥的名 字!我满足了。我的初衷是:无论结果如 何,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够使作品顺利 参赛,就达到自己告慰哥哥的目的了!2020 年3月,《第二届中国手?琴新作品优秀作品 集》上下册正式出版,《中国军魂》收纳其 中,不仅有乐谱,还有CD,是我与陆明(留 德博士)演奏的。也是我正式出版的第一首 音频作品。
哥哥为人诚恳、善良,实实在在,特别是 对朋友、对学生,都是尽力帮助。他自己的 事情从不找我,但是为别人,他却不惜花费 力气。我的键钮手?琴他可以借给学生?期 使用,学生考级、考大学他都特别上心,我 们保存的珍贵黑胶唱片可以借给朋友,至今 未还......他都是真心为别人着想。哥哥爱喝 点小酒,可能是在工厂工作的原因吧,晚饭 酒后就会讲一些趣事给大家听,眼睛闭合的 速度减慢,我们开玩笑说他如同舞狮中的狮 眼。得病后哥哥的身体非常虚弱,我记得我 们陪他去医院做padCT,记得他离开北京前 我们到家里去探望他的情景,记得回?市后 我们频繁发送的每一条信息。往事如潮,真 切浮现......
如今,哥哥已经离开我们十二年了,他的 音容笑貌还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拉琴 的姿态、奏出的悦耳琴声不时展现在眼前, 回响在耳畔......,深切缅怀我的二哥——立 平。
立凡 2024年元旦于多伦多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