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扎根基层老民警王德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4299032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09日

老民警王德安天堂纪念馆

发布时间:2014-12-09 21:05:0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馬上可以提前退休了,大年初一還回所裡值班

  “在外工作那麼多年,也沒給家裡建個房子,我對不起你們。等我退休了,照顧家裡人,幫著帶孫子。”馬年春節時,老民警王德安向家人宣布了自己的想法。一想到丈夫還有4個月提前退休的申請就要批下了,妻子王翠麗對王德安多年疏於照顧家人的“怨”也少了一些。丈夫的話猶在耳畔,一個噩耗突然傳來,2月14日元宵夜,正在吊羅山派出所值班的王德安因心肌梗塞,永遠離開了。“早就告訴他年紀大了不要那麼拼,講了那麼多次都不聽,大年初一就回所裡值班,他是累倒的呀。”妻子王翠麗哭著說。

  2月16日,吊羅山鄉的一些群眾自發騎摩托車幾個小時,來到王德安的家,送心中的老大哥最后一程。吊羅山派出所教導員陳青龍也是送行隊伍中的一員,他一臉悲痛,“老大哥,你怎麼就這麼走了?早知道那天我就不回去了。”“老弟,你安排好工作就回家過元宵吧,這裡有我。”這是王德安留給陳青龍的最后一句話。

  文/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燕珍 圖/記者 陳衛東

  元宵離世

  他最后一頓吃的是剩飯

  2月14日,元宵節,合家團圓的日子,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公安局吊羅山派出所的老民警王德安主動請纓留在所裡值班。

  當天下午3時許,10多公裡遠的新村附近路上發生一起兩輛摩托車相撞的交通事故,騎車村民因喝了酒發生爭執,王德安和協警黃飛出警協調,直到晚上6時許才回到所裡。回所后,王德安簡單熱了一下中午吃剩的兩個菜當晚飯,繼續值班。沒過多久,他捂著胸口說不舒服,黃飛有些擔憂,可王德安說沒事,他休息一會兒,臨走前他叮囑一旦有警要來叫他。在值班日記上,王德安寫下了這趟出警的處理結果,誰知竟成了他最后的筆跡。

  當天晚上9時許,教導員陳青龍給王德安打電話詢問當日出警情況,發現王德安的手機無人接聽,再打也沒人接。協警黃飛接到陳青龍電話后立即上樓查看,發現王德安躺在值班民警休息室的沙發上,怎麼叫都不醒,已沒有了呼吸。后經醫生到場診斷,王德安因心肌梗塞,已經離世。

  心系群眾

  他曾幫助過無數村民

  “他是一個好人,真心對我們群眾好。”一提起王德安,2月16日特意趕來送行的六十千村村民王開專多次潸然淚下。

  六十千村是吊羅山鄉最偏遠的山村,騎車到鎮上要一個多小時。那年,王開專和村裡20多位村民到鄉政府參加排球比賽,比賽完天都黑了,村民們為如何回家愁眉不展。王德安自掏腰包買了幾把手電筒。“你們這麼小的村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我為你們開心,要獎勵你們。”王開專至今記得王德安遞給他們手電筒的情景。暗夜裡行走山路,微弱的手電筒光照亮了眼前的路,村民們心裡暖融融的。

  得知王德安去世的消息,什插村委會六十千村村民陳政華也來了。“老大哥,我是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的,我女兒終於可以上學了。”

  原來,2013年12月,王德安在山村走訪時,了解到陳政華領養的女兒陳爽(化名)已經6歲,卻因手續不全一直沒有上戶口,孩子無法上學。得知這一情況后,王德安主動幫忙,多次深入六十千村,把調查了解的第一手資料向公安局和民政局呈報,經審核,陳爽符合領養條件。春節前不久,孩子的戶口終於落實了。

  “我是來送老大哥的。”什富村村民王開生記得,王德安經常下村裡了解治安情況,有一次他看到王德安在和一位孤寡老人攀談,聽到老人說生活困難,馬上掏出幾十元給老人。看到這一幕,王開生覺得這位民警和別人不一樣,“他看起來那麼親切,對我們說有困難就找他。經常叮囑我們遇事別沖動,別喝酒騎車。”

  22年,王德安扎根基層派出所,鄉親們看到他,總要拉他進屋歇一歇喝杯水,和他說說知心話,許多年輕村民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大哥”。

  不怕苦累

  台風天上山連夜轉移村民

  “我是黎族百姓的兒子,就得真心對待百姓。”這是王德安常挂在嘴邊的話。

  轄區山路多,出警難,派出所以前出警都騎摩托車,唯一一輛警車還是3年多前縣公安局給配的。條件雖艱苦,卻無法阻擋王德安入山的腳步,騎車摔倒,身上擦傷時常發生。

  “最近幾年很多黎苗族村落才通了水泥路,以前是土路,民警有時騎車出警到半路,隻能徒步上山,民警的工作是很艱苦的,王德安能堅持這麼多年太不容易了。”吊羅山鄉鄉長黃有福一臉敬佩地說。黃有福說,由於鄉政府人員少,每年台風來臨前做群眾工作時,民警都會配合鄉裡入村緊急轉移受災群眾。去年“海燕”來襲,晚上11點多,王德安在值班時接到響土村村民的求助,開車上山,車子輪胎陷入了水溝裡,王德安等人隻好冒雨爬山。一身的泥水,王德安全然不顧,爬上山后逐個敲開被淹群眾家,讓村民轉移到地勢高的地方。等將河溝邊的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方,天也快亮了。王德安一臉疲憊地回到村委會裡,簡單泡了一碗方便面充飢。黃有福說,雖然那次“海燕”台風淹了吊羅山鄉6個村,鄉裡卻沒任何人員傷亡,王德安等人功不可沒。

  扎根基層

  踏遍吊羅山鄉山山水水

  吊羅山鄉很多村寨地處偏遠,最遠的山村距離鄉政府所在地有1個多小時的山路。

  王德安2003年4月調到吊羅山派出所擔任教導員職務,直到2012年4月因要提前退休,他才轉為民警。

  11年的吊羅山鄉工作,為了加強治安防范、打擊犯罪,王德安踏遍了吊羅山鄉的山山水水,家家戶戶的情況他都了然於胸。

  2011年9月份,吊羅山轄區發生一起非法制造、買賣槍支案。可疑犯黃某某猶如人間蒸發,讓案件偵破工作陷入僵局。2012年3月,該案被公安部列為督辦案件。瓊中公安局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專案組,現任縣委常委、公安局長楊宗峰親自挂帥當組長,王德安也是專案組成員。“因王德安是本地人,群眾基礎好,號召群眾積極向公安機關提供線索的任務就落在了他身上。”瓊中公安局副局長符巨龍說,王德安多次下黎村,進苗寨,與黎苗同胞拉家常,講法律講政策,動員群眾向公安機關提供疑犯的線索。終於,3個多月后,有群眾向王德安提供一條重要線索:疑犯黃某某在鄰近鄉鎮其親戚家中出現。隨后,專案組統一部署,順利在長征鎮新鋪老村將黃某某抓捕歸案。

  多年來,經王德安親手抓捕的逃犯有10多名,其中有一名逃犯還是公安部督辦案件的逃犯。

  以所為家

  大年初一回所裡值班

  提起王德安,大家一致認為他話不多,人很正直,扎根基層卻甘於寂寞。

  吊羅山派出所地處吊羅山腳下,所裡7名警力,管轄著33個村的治安,轄區有6千多名黎苗族百姓。

  每逢過年,黎苗百姓喜歡喝點酒,可喝酒多鬧事也多,所裡警力緊張,王德安實在不放心。今年大年三十回家過節,王德安大年初一就趕回所裡值班了,一直沒離開過。

  “他常說群眾很淳朴,做群眾工作,要講方法。”陳青龍說,今年春節前,王德安就提出一個好建議,節前召集了轄區各村的村委會書記和隊長開會,一旦村裡發生村民喝酒鬧事的,村委會書記和隊長先到場出面調解,避免事態惡化。今年初一到初七,轄區僅發生一起治安案件。

  多年來,王德安以所為家,他和妻子就住在所裡。派出所在新老市場中間,噪音大,可為了工作方便,王德安選擇住在這裡。房間裡桌椅脫漆,布衣櫃破舊,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就因住在所裡,就算不是自己值班,王德安也會在所裡警力緊張時出警。

  扎根基層22年,沒進過機關工作,王德安是縣公安局的“異類”。經他辦理的刑事治安案件數百起,卻無錯案,零投訴。

  愧對家人

  沒能送母親最后一程

  瓊中長征鎮新平村委會什晏村。王德安的家,就坐落在山頂上。

  上山路旁三角梅花開正艷,可山路崎嶇難行,上坡轉彎處甚至有九十度,一有不慎極其危險。從王德安工作的所裡到老家,有50多公裡,騎車也要2個多小時,工作忙碌的王德安一年回不了幾次家。

  當了多年教導員的王德安,在親朋好友眼裡有些“傻”。為人正直的他,不肯徇私給在家務農的兒子照顧一份工作,妻兒對他頗有“怨言”。有人托家裡親戚找他行個方便辦事,他從來都是一口拒絕。

  家裡孩子上學需要開証明,王德安卻在忙著幫轄區百姓辦事,妻子王翠麗上山下山跑了多趟才辦好。女兒在小學時突發麻疹,王翠麗打王德安電話讓他趕緊回家,“他說有群眾打架,正在所裡調解,讓我自己處理。”

  2010年,王德安的母親病重,他工作太忙沒辦法回家照顧。直到母親離世,接到妻子電話,正在處理糾紛的王德安說了一句“今天我值班,忙完就回去。”隔日,才趕回家。

  “沒能送母親最后一程,是我丈夫生前最大的遺憾。”王翠麗說。

  多年來,王德安家人一直住著茅草房。直到2010年,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通過政府扶貧項目,王德安一家才住上了瓦房。

  現在,王德安走了,但當地黎苗百姓永遠也忘不了這位一心為民的“老大哥”。

  王德安寫下的最后的值班記錄

  王德安的家非常簡陋

  簡介

  王德安,男,1958年3月10日出生,黎族,中共黨員,1978年入伍參加工作,1992年參加公安工作,三級警督。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