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海南琼中县公安局吊罗山派出所民警王德安
元宵节倒在派出所
元宵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王德安却在这天主动请缨在派出所值班。当天15时许,距离吊罗山派出所十几公里的新村附近发生一起两辆摩托车相撞的交通事故。王德安和协警黄飞出警协调,直到18时许才回到所里。回所后,王德安热了一下中午吃剩的两个菜当晚饭,继续值班。没过多久,他捂着胸口说不舒服,黄飞有些担忧,可王德安说没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并叮嘱黄飞,一旦有警情,要马上叫他。在值班日志上,王德安写下了这次出警的处理结果,谁知这竟成了他最后的笔迹。
21时许,派出所教导员陈青龙给王德安打电话询问当日出警情况,王德安的手机却一直无人接听。黄飞接到陈青龙的电话后立即上楼查看,发现王德安躺在休息室的沙发上,已经没有了呼吸。
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老大哥”
王德安扎根基层22年,乡亲们看到他,总要拉他进屋歇一歇,和他说说知心话,许多年轻村民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大哥”。
“他是一个好人,真心对我们好。”一提起王德安,2月16日特意赶来送他最后一程的六十千村村民王开专多次潸然泪下。
六十千村是吊罗山乡最偏远的山村,骑车到镇上要一个多小时。有一年,王开专和村里20多位村民到乡政府参加排球比赛,比赛完天都黑了,村民们为如何回家愁眉不展。王德安自掏腰包为他们买了几个手电筒。暗夜里行走山路,手电筒照亮了眼前的路,村民们心里暖融融的。
什富村村民王开生记得,王德安经常到村里了解治安情况。有一次他看到王德安在和一位孤寡老人攀谈,听到老人说生活困难,王德安马上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老人。王开生说:“他总是那么亲切,对我们说有困难就找他。经常叮嘱我们遇事别冲动,别喝酒骑车。”
“我是黎族百姓的儿子,就得真心对待百姓。”这是王德安常挂在嘴边的话。吊罗山派出所辖区有6000余名黎族苗族群众。每逢过年,百姓喜欢喝点酒,可喝酒多闹事也多,所里警力紧张,王德安实在不放心。今年大年初一,王德安就赶回所里值班了,一直没离开过。
“他常说群众很淳朴,做群众工作,要讲方法。”派出所教导员陈青龙说,今年春节前,王德安提出一个建议,节前召集了辖区各村的村委会书记,一旦有村民喝酒闹事,村里先派人到场出面调解,避免事态恶化。今年初一到初七,辖区仅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当过多年派出所教导员的王德安在亲朋好友眼里有些“傻”。为人正直的他,不肯徇私给在家务农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妻儿对他颇有“怨言”。有人托家里亲戚找他行个方便办事,他从来都是一口拒绝。
11年踏遍辖区的山山水水
王德安2003年4月调到吊罗山派出所工作。辖区山路多,很多村落最近几年才修了水泥路,民警骑车出警走到半路,只能徒步上山,骑车摔倒、身上擦伤时常发生。但这些都无法阻挡王德安进山走访的脚步。
吊罗山乡乡长黄有福说,由于乡政府人员少,每年台风来临前,派出所民警都会配合乡里,入村紧急转移群众。去年强台风“海燕”来袭,晚上11时许,王德安接到响土村村民的求助,他立即开车上山,车子轮胎陷入了水沟里,王德安只好冒雨爬山。王德安全然不顾一身的泥水,上山后逐个敲开被淹群众的家门,让村民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等将河沟边的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天也快亮了。黄有福说,虽然那次“海燕”台风淹了吊罗山乡6个村,乡里却没任何人员伤亡,王德安等人功不可没。
在吊罗山乡工作近11年,王德安踏遍了全乡的角角落落,家家户户的情况他都了然于胸。
2011年9月,吊罗山辖区发生一起非法制造、买卖枪支案,犯罪嫌疑人黄某潜逃,让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2012年3月,此案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琼中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王德安也是专案组成员。“因王德安是本地人,群众基础好,号召群众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的任务就落在了他身上。”琼中县公安局副局长符巨龙说。王德安多次下黎村、进苗寨,与黎族苗族同胞拉家常、讲法律、说政策,动员群众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终于,3个多月后,有群众向王德安提供一条重要线索,黄某在邻近乡镇其亲戚家中出现。随后,专案组统一部署,顺利在长征镇新铺老村将黄某抓捕归案。多年来,经王德安亲手抓获的在逃人员有10多名。经他办理的刑事、治安案件数百起,无一起错案、零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