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放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3765955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5月07日

哭徐放

发布时间:2011-05-11 09:05:0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惊闻东北大学老学长、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原副主任,高级编辑、记者徐放先生溘然长逝,扼腕叹息,夜不能寐。

我和徐老相识还是在1988年东北大学建校65周年大会上,以后我们又在为张学良祝寿和东北大学复名工作中多有交往,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徐老幽默诙谐,平易近人,从不以高级领导干部、大诗人高居人上。相反,他接触的人五花八门,什么层次的人都有。熟悉了以后,我曾开过玩笑说:“徐老您接触的人怎么三教九流都有呢?”他憨厚地一笑:“都是人,找到你了,就是有求于你,能帮的就帮帮。越是社会底层的人,越需要同情和帮助。”他的宽容和大度的平民之心令我折服。

对徐老的更多的了解还是从他的文集中和他的友人那里得到的。徐老1921农历1128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县城西北65华里一个叫做沟子沿的地主家庭里。5岁读私塾,7岁在村里小学读书,10岁到县城小学插班,在孙丗铎的熏陶下开始学习写诗。18岁便写出《大宅第》《秋暮与野庙》等诗篇。徐放和那个时期出生的东北人民一样,从小就饱受日本帝国主义之的奴役,恨透了日本人。长大以后,他结识了一些有革命思想的朋友,并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籍,反满抗日积极救国的思想逐步形成。21岁便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南城草》,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当时沦陷区人民的苦难。胡风评价这部诗集时说:“在我的眼里出现了辽阔而富饶的东北大地,出现了在敌人统治下忍受着生活的困苦,但却坚强不屈地求活路的东北人民。”由于他的反满抗日情结,遭来敌人的通缉,他先到北满找义勇军未果。接着,又逃到关内,想去延安投奔革命根据地。可当时严密的封锁也未能实现。后来,他考进了流落到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在那里,他参加中共东北局青委领导的秘密组织“读书会”,成为该校的学运领袖之一。并和当时东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陆侃如、冯沅君、赵纪彬、杨荣国、董美戡、叶丁易、姚雪垠,同学刘黑枷等一起加入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任川北分会理事及机关刊物《文学期刊》编委,这部刊物在川北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这一期间也是徐放诗歌创作生涯中最为活跃的阶段,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编辑成题为《明天的旅程》的一个集子,送到当时的国民党图书审查委员会被扣押没收,其中大部分诗稿已经不复存在。

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留下来的还有《风》、《血》、《妈妈的黑手》、《启程的人》等。诗人鲁煤对《启程的人》评价时说:“这首诗诗人送战友赴解放区的‘赠别’诗,难舍反分的战友情长,留连低回的惜别心绪,构成一曲现代战斗者的《阳关三叠》,令我读来感心动耳,回肠荡气。《妈妈的黑手》写诗人对于远在沦陷区的故乡与母亲的怀念,运用东北农村话的口语,描绘当地的风物人情,是一首很好的乡土诗。”

在东北大学学习和领导学生民主运动的徐放非常活跃,时刻面临反动派的加害的危险,他参加完毕业考试便匆匆离开了学校到了重庆。

8·15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徐放在重庆南岸海棠溪南京东方中学教书。同时,与老作家骆宾基一起编辑《东北文化》月刊。同时,仍参加“东北救亡总会”的活动,还与王亚平、柳倩、李岳南、屈楚、王采、索开、沙鸥等组织“春草诗丛”,由郭沫若主办的“群益出版社”出版。成为当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流派中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七月派”重要的诗人之一。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七月派)的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徐放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由于这段历史,也为徐放的后来人生埋下了伏笔。

徐放在东方中学和社会上的革命活动,遭到反动当局的仇视,1945年底,借学生放假之际把他给解聘了。1946年辗转去了延安。

1947年徐放在北方大学文学组(系)任教。这一期间,徐放打过游击,做过收复区工作,参加过土地争购和土地改革,还做过新华社太岳分社的特派记者。

19487月,为了迎接华北全部解放,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边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也随之合并为华北大学,徐放在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学院)任教兼文艺研究室研究员,直到后来进城接管北平、沈阳工作。接管工作完成后,徐放被调到《人民日报》副刊部和《星期文艺》专刊。之后,又同袁水拍一起编《人民文艺》专刊。1950年与严辰合编了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套诗歌丛书《现实丛书》。,诗丛共出了12本:牛汉《祖国》、徐放《野狼湾》、贺敬之《笑》、贺祥麟《再会了,美国》、戈壁舟《别延安》、公木《哈喽,胡子!》、张志民《将军和他的战马》、白原《十月》、丁耶《奶子山的春天》、《鲁琪《北大荒的故事》、鲁煤《扑火者》等等。

1950年,胡风与周扬的文艺争论升级为政治批判,由于胡风文艺理论被认为偏离毛泽东红色文艺理论。作为早年就与胡风有着工作接触“七月派”之一的徐放当然也不能幸免。尤其当时徐放与报社《人民文艺》专刊负责人在对待胡风的态度上有分歧,便被调离了文艺组,到了总编室。而后又改行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编辑。直到1954年,徐放依然在人民日报社。这期间,用纪初阳等笔名写过一些杂文,参加过“诗歌形式问题”座谈会等。

1955年,随着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发生,徐放被隔离审查,一直到1959年。196084,已进入不惑之年的徐放被关进秦城监狱,代号0685.在秦城监狱一呆又是5年。从审查开始到出狱,徐放身陷囹圄10年零4个月。19659月,组织上要他出狱时,要他签字接受“打入党内的胡风反革命分子”的定论,遭到他的坚决反对。他说,如果这样,他宁可老死秦城。最后,他带着“堕入胡风反革命集团”和他的古诗译稿出狱了,由于徐放的“顽抗”态度,招致了对他的新的惩罚,被遣返到辽宁辽阳城东一百四十多里的甜水公社塔湾大队劳动改造。在那里他学会了打柴、种地、放牛等一切农活。他白天干活,晚上被批斗。冻坏了双腿,饿坏了胃。但他心里总有一个坚强的信念:自己对得起党和人民,历史终会证明我无罪。他被遣返回辽阳东部山区(俗称东山)劳改3年,务农9年,前后遭受达22年的不公正待遇。

徐老知识渊博,对我国古典诗词很有研究,为了解脱自己囚徒生活的屈辱与单调,在入狱和劳改期间,他不抱怨,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还是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开始着手翻译了大量古典诗词,直到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才最后整理出版了他的《唐诗今译》、《宋诗今译》、《杜甫诗今译》、《陆游诗今译》、《唐诗绝句选译》、《宋诗绝句选译》、《唐诗三百首今译》。这对于狱中的他来说是多么地艰难啊!这种创作不仅仅是狱中的昏暗小灯下的辛勤劳作,写好的稿子还经常被看管的人收走。被收缴了他再写,这一写就是十年。值得一提的是,徐老的古诗词今译不是简单的用白话文来翻译,而是以新诗的形式翻译出来,其难度之大就不言而喻了。徐老的这一创举可谓前无古人。这是超常人的毅力,何等的胸怀啊?

徐放的文学创作之路始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重庆,受胡风先生影响,与路翎、阿垅、绿原、牛汉等,成为七月派群星中的一颗。著有诗集《南城草》、《起程的人》、《野狼湾》、《赶路汉》、《徐放诗选》、《情和爱之歌》、《风雨沧桑集》和中篇小说《群》等。徐放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古诗今译工作,出版了《唐诗今译》、《宋诗今译》、《杜甫诗今译》、《陆游诗今译》、《唐诗绝句选译》、《宋诗绝句选译》、《唐诗三百首今译》等。有《徐放集》六卷存世。

1980年,徐放平反回到人民日报后,他深知在那个极左的年代有多少人像他一样的冤案、错案。为了纠正这些错案,使更多的人得到昭雪,徐老夜以继日地工作,经他手使多个所谓的大案、要案得到了平反,正义得到了伸张。……

徐老退休不久,正值东北大学北京校友会成立,他被校友们拥戴为该会的副会长。他在任期间,与原铁道部部长郭维成等同志联合东北大学沈阳校友会、东北大学长春校友会、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等会同东北工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一道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93年在沈阳东北工学院恢复了东北大学的校名。……

回想当年我们共同为东大复名时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您的音容笑貌便会浮现我的眼前,您诙谐的话语犹在耳畔回想,您的书仍立在书架上,而今已物是人非。

徐老啊,您为什么走得这样匆忙?不久前,您在电话里还告诉我,您的身体挺好让我放心,可今天您怎么连一声招呼都没打就远离我而去了呢?我捧着您的书,泪水不停地在流,心脏不知疼了多少回,含服了多少粒救心丸?早已是无语凝噎了!

徐老啊,您慢些走!前面的路很不好走,您的腿脚不好,千万别摔了!我真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多么希望这次您还能像您儿时淘气吃了邻居家的那么多李子,躺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后您又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徐老安息吧!历史造就了您,您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必将永远记入史册。您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人民不会忘记!您为东大复名作出的努力,广大校友不会忘记您!您的巨著散发着芳香会世代永传!

徐放英灵永垂不朽!

                             晓晨

                           2011-5-7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