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
1965年,为发展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事业,黄敞先生调至同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即771所前身,开始从事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事业。当时制导计算机的小型化作为卫星与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要求具备体积小、性能高等特点,特别是飞行环境条件下可靠工作,研制任务落在了年青专家黄敞身上。
面对十分薄弱的工业基础和艰苦的物质条件,黄敞先生带领科技人员边组建机构,边调集与培养科技队伍,边开展科研。他将自己十多年来在晶体管、集成电路领域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青科技人员,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航天TTL双极集成电路B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研制的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制导计算机。
1969年,黄敞先生迁赴至陕西临潼山沟的新研制基地——771研究所。随后成功研制出固体火箭用CMOS集成电路计算机,使我国卫星运载技术跨上了新台阶,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5年,主持研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的I2L微计算机,获得了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质量金奖。1985年,作为运载火箭专用计算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运载火箭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80年代,为了完成航天型号的三项重点任务,诸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时任骊山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黄敞先生丝毫没有怠慢,这位被称为“工作狂”的专家,以勇士的刚毅品格,用其坚实的足迹和敏捷的思维,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攻克了一道道险关隘口,主持研制成功了多种运载火箭专用集成电路及计算机,创造了中国航天微电子、微计算机事业的辉煌成就,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