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289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9日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

发布时间:2012-11-11 21:12:15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
  张恨水

张恨水

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姻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已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秦淮世家》、《艺术之宫》等。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此外,长篇小说《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
  《热血之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抗日小说。
  《大江东去》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中国作品。
  《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中国军队“以一敌八”,浴血巷战,乃至全军牺牲,惊天地、泣鬼神!此外还有《仇敌夫妻》等。
  《八十一梦》、《巴山夜雨》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著作列表

  《傲霜花》
  《巴山夜雨》,长篇小说。
  《八十一梦》,长篇小说,于1939年12月开始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因政治压迫而未能写完。
  《白蛇传》,写于1954年。
  《北雁南飞》
  《别有天地》
  《冲锋》,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春明外史》,长篇小说,于1924年连载于《世界晚报》的副刊《夜光》。
  《春明新史》,长篇小说,写于1928年。
  《大江东去》,长篇小说。
  《丹凤街》,长篇小说。
  《疯狂》,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凤求凰》,长篇小说。
  《风雪之夜》
  《巷战之夜》,中篇小说。
  《鼓角声中》,1936年连载于南京《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
  《虎贲万岁》,军事小说。
  《欢喜冤家》,长篇小说。
  《记者外传》,未完,只完成上半部,长篇小说,1957年10月26日开始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
  《剪愁集》
  《剑胆琴心》,写于1928年。
  《交际明星》,中篇小说,1926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金粉世家》,长篇小说,1927年2月开始于《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历时5年,约百万言。
  《京城幻影录》
  《荆棘山河》,中篇小说,1926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锦片前程》,写于1932年。
  《旧新娘》,文言短篇小说,写于1913年。
  《孔雀东南飞》,长篇小说,写于1954年。
  《两都赋》,散文集。
  《梁山伯与祝英台》,长篇小说,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
  《绿了芭蕉》,散文集。
  《落霞孤鹜》,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满城风雨》
  《满江红》,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梅花劫》,白话短篇小说,写于1913年。
  《美人恩》,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孟姜女》
  《秘密谷》
  《南国相思谱》,长篇小说,1919年开始连载。纯粹以言情为主,鸳鸯蝴蝶派小说。
  《南游杂感》,中篇游记,写于1955年,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牛马走》,长篇小说,1941年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后来出单行本时,易名为《魍魉世界》。
  《偶像》
  《平沪通车》
  《潜山血》,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秦淮世家》,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青春之花》,写于1928年。
  《青衫泪》,长篇白话小说,写于1913年冬。纯粹以言情为主,鸳鸯蝴蝶派小说。
  《秋江》,写于1954年。
  《热血之花》,长篇小说。
  《如此江山》
  《山窗小品》,散文集。
  《上下古今谈》,杂文集,收录一千余篇。
  《石头城外》,长篇小说。
  《蜀道难》,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水浒别传》,写于1932年。
  《水浒人物论赞》,古典文学论集。
  《水浒新传》,长篇小说,1940年2月开始于上海《新闻报》上连载。
  《斯人记》
  《似水流年》,长篇小说。
  《岁寒三友》,未完,写于1947年。
  《太平花》,长篇小说,写于1931年,因东三省沦陷而添入抗战内容。
  《桃花港》,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天河配》
  《天明寨》
  《天上人间》,写于1928年。
  《啼笑姻缘》,长篇小说,1930年开始于上海《新闻报》副刊连载。
  《啼笑因缘续集》,长篇小说,写于1933年。
  《弯弓集》,短篇小说集。
  《皖江潮》,长篇小说,1921年连载于芜湖《皖江日报》。
  《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长篇小说,1941年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后来出单行本时,易名为《魍魉世界》。
  《未婚夫》,写于1919年。
  《未婚妻》,中篇小说,写于1916年。
  《我的生活与创作》,长篇自传,应中央文史馆之约写于1963年。
  《我的小说过程》,自传,1931年1月开始于《上海画报》连载。
  《雾中花》,写于1947年。
  《五子登科》,长篇小说,1947年8月17日于《新民报》上连载。
  《西北行》,游记,写于1956年。
  《现代青年》
  《小说迷魂游地府记》,1919年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小西天》,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
  《写作生涯回忆》,自传,1949年1月1日开始于北平《新民报》连载。
  《燕归来》,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
  《杨柳青青》
  《夜深沉》,长篇小说。
  《一路福星》,未完,写于1947年。
  《艺术之宫》,长篇小说,1935年连载于上海《立报》副刊《花果山》。
  《银汉双星》,长篇小说。
  《游击队》,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雨淋铃》,未完,写于1947年。
  《玉枝交》
  《战地斜阳》,短篇小说,1929年发表。
  《斩鬼新传》
  《赵玉玲本纪》
  《真假宝玉》,1919年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征途》,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纸醉金迷》,长篇小说。
  《中原豪侠传》,1936年连载于南京《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
  《紫玉成烟》,中篇小说,写于1916年。
  《最后关头》

相关影视作品

  1931年上映的电影《银汉双星》,影星金焰和紫罗兰出演,由《春明外史》改编而来,广受关注。
  197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改编啼笑姻缘拍摄同名剧集。
  1980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连续剧集京华春梦是改编自金粉世家。
  1987年香港亚洲电视有限公司再度开拍啼笑姻缘。
  2003年40集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再次登上央视荧屏,以平均7.68%的收视率成为两年间中央8套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2004年上映了38集电视连续剧《啼笑姻缘》
  2006年上映了30集电视连续剧《夜深沉》。
  2008年上映了42集电视连续剧《纸醉金迷》。
  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张恨水是其中之一。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他每天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他不仅用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且以一支笔养活着数十个人口的大家族,一生创作作品高达3000余万字,堪称海内第一。张恨水才子佳人式的3次婚姻和坎坷命运可叹可泣。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1914年春天,张心远回到他的出生地南昌,进了南昌补习学堂。他更加努力、节俭。靠着两间破屋的租金,紧紧巴巴维持着最低生活。他一点没觉得苦,有书读,就有希望。心里有了希望,就有快乐。这中间,他还去过一次景德镇,探望他的童年女友秋凤。可秋凤已为他人妇了,他未见着,他不由越发感到童年友谊的纯真。刚到秋天,他又被迫失学了。他记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他去故居收房租,住户告诉他:这房子我已买下来了。说着就拿出一纸房屋契约。
  他拿到手里一看,有他母亲的指印和她画的十字押。他的心不觉得往下一沉。想起放暑假的时候,母亲的一封来信,说他已是有妻室的人了,不能把妻子长期扔在家里守空房,这于情于理不合,外人要说闲话的。母亲催他回去。为了节省路费和时间,他没有回去。他什么都明白了,一句话没说,就回到舅舅的铜匠铺子里。舅舅对他说:“别怪你妈,她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她受了很大压力,你以良叔叔,你岳家,还有许多乡人。”心远苦笑了一下,说:“我知道。”“你准备动身回家?”舅舅关心地问。他摇了下头,说:“我明天走,到武汉去。”舅舅惊诧地反诘他:“到武汉去?”
  “嗯。”他应着,“我的本家叔叔张犀草在汉口做编辑,我到他那里看看可找到事做。”
  舅舅为他做了顿好吃的,又给他5元川资,叮嘱他说:“能找到事做更好,找不到事做就回家去,免得你妈时时牵挂着你。”
  张犀草在汉口的那家小报,就他一个独脚编辑。心远虽然晚他一辈,但他们年龄相差不多,而且他早就知道心远的诗名。见着他很高兴,把他安排住在一家杂货铺的楼上,对他说:“我一个人办一张报,正缺个帮手。你来得正好。你还可以写诗,武汉的报纸很多,可以寄去发表。”
  心远的工作就是“补白”,一天只需要到报馆工作一两个小时就可完成。其余的时间,他就写诗。他给报纸投寄诗稿时,得署上名字。他犹豫了,父亲教导深深地刻印在他记忆中,诗文小说之道,雕虫之技,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他不想具上心远这个名字,可用什么样的名字呢?他又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纷扬凋落的桂花,和他喜欢的李煜的那阙词。他反复吟起了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又想起他为《小说月报》的两篇小说所署的笔名,又感叹起自己事业无成,命运多舛,世态冷热,他的青春年华似水般在流逝,突然间,他心中生起对命运的不甘和反抗情绪,他无声地呼喊起来,我不能沉沦,我要去和命运抗争!不能让青春时光白白流逝。他提笔在张犀草认为写得好的诗章上,署上了“恨水”这个笔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