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初秋,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报送大炼钢铁、女民兵、梁祝3个题材给校党委审查。时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的孟波在表现爱情的“梁祝”旁打了勾。作曲家陈钢回忆,孟波的选择不仅显示魄力,还冒了很大风险,“没有他那么一勾,就没有《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大获成功,同期演出的还有好几部原创作品。“展演月”给当时音乐、舞蹈界莫大鼓舞。
孟波根据组织“中国音乐周”的经验,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拟举办以春天为寄托的音乐节,以此来推动上海音乐创作、评论,促进人才成长。该建议上报上海市委后得到批准,以孟波为主任,贺绿汀、丁善德、钟望阳、黄贻钧为副主任的“上海之春”音乐节常设机构诞生。如今“上海之春”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名片和重要音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