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爱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280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09年12月19日

泥泞中的雨靴

发布时间:2012-05-30 08:06:0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那一年,雨下得特烂。

我怀着伤感、沮丧的心,从广东返湘,扔下了我破碎的梦。

不为别的,只为一份纯真的友情。当年,在利益和关系面前,我与我一生中最好的同学、最好的朋友相互在心坎上划下了深深的刀痕。哎,赌一口气吧,不去想他,也懒得去理他,但我应该且必须去看看他的老父,看看他的老母。因为这一切与利益无关,与心痛无关,只与感恩相关。

乘车,下车。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的乡村小道上,踉踉跄跄,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我终于来到了川门湾。

喊一声贾伯伯,喊一声贾伯母,低矮的平房里立刻传来了我熟悉的慈祥:“啊,谁啊?“啊,聂红伏,这么大的雨,你怎么来了,快进,快请进……”一双粗糙却有力的手急促地伸了过来

搬凳、递烟、倒茶。倾刻,他们手忙脚乱起来,我也弄得有点手足无措,却又几分受宠之感。

贾伯伯个子不高,嗓门却很大。遇上不顺心的事,吼一声,周围的人似有地动山摇之感。据说,这与他的脾气有关,而脾气大的人,往往又与他的能力有关。贾伯伯年轻的时候,着实是一位风云一方的人物。在那个特殊的艰难岁月,为了养活全家五个崽女,他和贾伯母使尽了浑身解数,几上宝庆,几下洞庭,风里来,雨里去,支撑着一家人的温饱。听说他当生产队长时,还东躲西藏偷偷摸摸搞了不少“挖社会主义墙角”的投机倒把活动,硬是把当时的大队干部折腾得精疲力竭,最后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吧。“由他去吧”,正中下怀,贾伯伯正好把他领导的生产队弄得风声水起,年末分红时,全队社员的工分值比邻队高出十余倍,臊得邻队队长见了他连头都不敢抬。

至今,乡人仍在津津乐道。

事隔多年,我和贾伯伯儿女同席饮酒,谈起其父本事,他们脸上还露出神往之色。他的二儿子贾永清在商界也算是一位风起云涌的角色,但在他们兄妹评价中,似乎仍有不及:“可惜我父亲生错了年代,要不然,我老爷子可我们家老二(指贾永清)厉害多了……可见,贾伯伯当年威风。

但在我的印象里,贾伯伯却是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辈。这大概与他好酒、乐酒有关。据说,好酒之人,一般多为豪爽大气之辈,这话不假。他二儿子贾永清尽管不怎么喝酒,但酒力了得,而豪迈仗义之气甚有乃父遗风。

记得我第一次去他家,因连遭变故,已是家徒四壁。可贾伯伯、贾伯母待客之心,待客之情溢于言表。不顾我们劝阻,二话不说,把他家唯一的一只当家鹅杀了。也许心中有愧,第二天,我和我同学只得匆匆逃走,但田野深处却传来了贾伯伯真诚的留客之声。

贾伯伯好酒好客之名闻于乡里。有人登门,必劝一杯,“无鸡,肉亦可;无肉,鱼亦可;无鱼,青菜一盆,足矣。”总之,让人高兴而来,尽情而去。后来,因为他二儿子的出息,家境大变,好烟好酒,不一而足,以致他晚年嗜酒如命,一日三餐,风雨无阻,六十出头,喝酒如斗,几百上千元一瓶的好酒与邻居老伯当水喝。最后,终于不支,倒在了酒精中。据说肝癌晚期,仍然求酒,儿女稍有不从,便会招致雷霆大火,这一点颇有几分许世友大将之风。

哎,只是真的可惜了。

本来,这次去探望贾伯伯、贾伯母,只打算作短暂停留,但终拗不过他老人家。饭桌上,我最怕喝酒,又拧不过,只得遵命,喝得头沉脚轻。两位老人家又执意要我留宿,只好借口有事,贾伯伯这才放行。只见他慌忙跑进内室,拿了一双齐膝的雨靴穿上,说要抄近路送我,我仍然拗不过,只好由他。所谓抄近路,其实是在泞泥的田间小道穿行而过,我走在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田垄上,贾伯伯走在泥浆四溢的水田里,不时还要搀扶我一把。

也许风雨太大,也许喝酒太过,也许雨靴太沉,在雨幕中,在田野里,贾伯伯走得有几分狼狈。我实在不忍,几次劝他回家,“您告诉我方向就行了。”“没关系,我再送你过了这一垄田就回去。”老人真如小孩,说话不上数,过了一垄,还要再送,直到望见对面的公路,他才作罢。我低头一看,他齐膝的雨靴全是泥泞,裤子衣服上也甩满了泥浆,那一刻,我的心紧紧的,又是暖暖的……

我走了十来米,忍不住回头一望,贾伯伯仍然站在风雨里向我招手致意,“记得下次再来啊”。

土土的乡音划过我的心际,撩开沉沉的雨幕,在空旷的田野久久回荡。

好几年过去了,因为俗事和琐事,竟没有再去川门弯,以致成了我永远的遗憾和伤痛。

又过了几年,忽传噩耗,贾伯伯已然仙逝。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不知何故,满脑满眼,全都是那双沾满泥泞的齐膝的雨靴。

微雨中,我和他的二儿子贾永清站在田野上,相逢一笑,一切都化作烟雨,我俩静静的、悄悄的为这位倔强而又慈祥的老人送行……

如今,贾永清在他自己创办的“天堂纪念网”上为老父亲建立了一座天堂纪念馆, 以示永远的怀念。

而我只能在纪念馆上,添一柱香,敬一支烟。斟一杯酒,以示我的愧疚和诚意。

呵、呵,泥泞中那双齐膝的雨靴哟……

 

远山在沉默

2012-5-29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