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萨马拉斯从未丢失过安全意识
Q :上个月《国家地理》杂志采访蒂姆时,那张摄影师署名是你的配图是采访时你给他拍的吗?那次见面你们谈了些什么?
A :其实并不然。由于我今年的工作繁忙,没有和蒂姆一起追风,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去年。那张照片是以前拍的。去年我们共同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追风时光,惊心动魄地记录了许多龙卷风与暴风雨。其中相当部分处境是无比险峻的,稍有闪失,我们就会面临生命危险。尽管如此,诸多追风经历回忆起来真的很有意思,让我深深怀念。
Q :你过去 12 年一直追随蒂姆追风并拍摄了大量照片。你仍然记得第一次与他一起追风的情景吗?
A :我仍清楚记得。那是在 2001 年,那是一项很重大的行动,蒂姆、我还有 10 多位科学家一起参加了追风行动,还有许多《国家地理》的同事开着卡车跟在后面。如今的追风行动与那时已经大为不同。早年我们没有移动互联网,只能通过打电话预测、确定龙卷风的大致方位。现在一切已彻底革新,车载互联网、卫星定位……在车里有了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这 12 年来,变化太大了。
蒂姆·萨马拉斯每次“追风”,都驾驶着这辆满载装备的汽车。
Q :你们在一起如何合作?
A :我的主要职责是为蒂姆拍照,但不限于此。我们互帮互助,合作关系十分融洽。在面对严峻情况时,我会听从蒂姆的指挥,尽可能在不打扰他观察的前提下为他多拍照片。他非常冷静,在性命攸关的时刻,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或者有什么惊慌失措的表现。他能够细致考虑周边情况并做出决策。毋庸置疑,我们是合作紧密、完美杰出的追风队伍。
Q :你跟蒂姆去过哪些地方?
A :我们几乎已经去过所有龙卷风和暴风雨发生的地方。可能我们已绕了地球好几圈,累积了数不清的里程。通常,我们一整天都在车子里,不停驾驶,每天得赶 800 多英里,冲向下一个追风之地,许多次都是筋疲力尽。糟糕的是有时天气预报还会更改,你得开回去;有时得继续往前开,因为你不知道预报什么时候又会变化。我们的合作关系就是在这持续的赶路中不断磨合的。
Q :你经历过危险的时刻吗?请列举最为难忘的时刻。
A :当然了,我遇上了许许多多险象环生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 2003 年在南达科他州曼彻斯特发生 F4 级龙卷风的那次。龙卷风完完全全将整个城市扫荡一空,建筑都被严重破坏。我们亲眼见证了整个城市的毁灭,蒂姆不断接近凶猛的龙卷风,是追风史上压力最大的一次。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拍摄的照片后来被《国家地理》杂志刊登。那次情况很危急,离龙卷风很近,很多人有慌张的情绪我能理解,但我总认为,蒂姆在追逐龙卷风的过程中,脑中从未丢失安全意识,所以我总感觉自己处于安全状态,所以并没有特别害怕。
Q :蒂姆追风时你给他拍照片有难度吗?你是如何做到的?
A :是的,非常艰难。你能想象吗?自 2001 年,我追随他,起初我用的是胶卷相机,我得在黑暗和暴雨的环境下迅速更换胶片,更困难的是我们一直在不停地移动,我倚着倾斜的车窗,颠簸着寻找一切机会拍摄。蒂姆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会在 7 到 10 秒内就安置好探测器。此时再跳出车为他拍摄就来不及了。要与他同步,有时真的很难。
研究龙卷风难以争取到资金支持,蒂姆靠着非常有限的政府和媒体资助才勉强得以谋生。
Q :蒂姆是如何和《国家地理》杂志合作的?
A :蒂姆是《国家地理》杂志的长期供片者,但他并不受雇于杂志社。杂志社支付的薪酬可以让蒂姆继续研究龙卷风和暴风雨,以及设备的设计开发、摄影器材的维护更换等。他是个杰出、聪明的人,总有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这就是《国家地理》杂志和他的合作模式。
Q :你认为蒂姆是个什么样的科学家和男人?
A :蒂姆是个多面手,亲手设计电路,寻找材料,制作自己的探测器,真是不可思议。在日常交流中,他是一个聪明、善良、可以依靠的人,和他交流很愉快。
Q :你认为他为人类留下了哪些珍贵遗产?
A :我从未想过蒂姆会被龙卷风杀死,我总是认为他有特别的能力,所以根本就没有担心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再好的预测也无法让他们免于被卷入龙卷风中,他们连挣脱的机会都没有。蒂姆的离开令人悲痛不已,是气象研究界的一项重大损失。这样的缺口,并不是一两个科学家能够轻易弥补的。他太特别了,利用各种手段精准地测量龙卷风,为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从这点上来说,他的逝去,对全世界都是一个无法挽救的损失。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