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塘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236
本馆由[ 礼华 ]创建于2009年12月19日

万晓塘--阳信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发布时间:2010-09-15 16:08:01      发布人: 礼华

万晓塘,原名万星师,字效唐。山东齐河人,1916年出生,是阳信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万晓塘同志,早年就读于齐河县立高等小学,1936年7月考入惠民乡村师范学校。当时鲁北特委赵明新同志派无棣共产党员刘青林考入惠民乡师,发展党的组织,培养党员。5月份老共产党员马滕霄被派到惠民乡师任教,并取得联系,在学生中发展了10余名党员,其中包括万晓堂同志,改名为万兴诗。在鲁北特委宣传委员赵明新同志的批准下,于8月份成立了惠民党支部,马滕霄为支部书记,万兴诗等人为委员,其主要负责学生工作。根据需要于9月份同其他7名党员被派往阳信县开展工作,到达流坡坞乡农学校,同2月份加入共产党的校长李福如接上关系。并于9月份成立了阳信县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乡农学校是国民党主席韩复榘根据梁漱溟的“乡村理论”而建立的,集地方党、政、军为一体的行政机构,校长同时是这个行政区的行政长官,目的就是将乡农学校培养的学员成为其统治山东的中坚力量,所以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自己带武器,以富家子弟为主,不准雇人顶替,在阳信各乡农学校招收的第一期学员中,全部为富家子弟,自己出枪,这些子弟不能吃苦,培训中叫苦连天,多数为应付。万晓堂同志根据阳信实际情况,一是在阳信积极发展党员,再就是按照山东省委的意见将乡农学校培养成抗击日寇的主阵地,将使培养成为我党领导的武装队伍,所以在培养学员时,对所招学员进行私下调整,允许富人出枪、出钱,让穷苦人的子弟来培训,即私下允许富人找人顶替,所以从第二期开始,培养的学员大部分是富户究的长工,再者就是穷人家的子弟,至11月份,共培训学员3 期,党员人数达到了16名,并积极发动乡农学校的学员抵抗日寇的侵略。

11月10日晚,日寇一个联队约400人经盐山、庆云向东南入侵山东,于11月10日晚渡过马颊河纪王桥,驻扎在流坡坞以北六七里的地方,预备第二天过流坡坞南侵。当晚,冯乐进、冯鼎平赶到流坡坞乡农校,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同李福如同志一起研究了迎击日寇的作战方案,因流坡坞地处山东、河北的南北交通要道,决定在流坡坞设伏阻击日军。一是组织群众和乡农队员将路两边的树木砍倒,堆积在公路上形成路障;二是约150人的流坡坞乡农自卫队与国民党保安营及阳信警备队一同设围,共同抵抗日军;三是约50 人的洋胡口乡农自卫队埋伏在流坡坞西北的张窝头村,从侧面打击日寇。当时乡农自卫队只有十几把“湖北造”“老套筒”步枪,而其他自卫队用的还是打砂子火药的土枪土炮、部分大刀和长矛。11月11日,天刚破晓,李福如、冯鼎平等带领乡农自卫队埋伏在流坡坞村围子墙北门内,此时的日寇在装甲车的开路下,气势汹汹地来到紧闭的北门,日寇首先用大炮向流坡坞内最高点乡农校打了3炮,将校门楼击毁,将2名设路障没来得及撤回城的乡农队员打死在城北门赵家坟,是我县抗战牺牲最早的无名英雄,这时已作好准备的乡农自卫队,在李健同志的指挥下,居高临下,将仇恨的子弹射向日寇,埋伏在公路以西张窝头村的洋胡口乡农自卫队,在王道和(时任洋湖口乡农校校长,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薛汉三的指挥下,主动出击,侧面打击日寇,打响了鲁北抗日的第一枪。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没有想到会在一个荒乡僻野受到打击,组织部队反攻,并用装甲车撞击北门,因为防范严密,北门始终没有被攻破,日军绕道攻破保安营防守的北斜大门,进入流破坞,国民党保安营、警卫队狼狈逃窜。而此时,其他乡农校的自卫队却被当时的国民党阳信县长张云川骗到河流乡大庙集结,向惠民城南撤,随当时国民党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赵明远丢弃惠民城南逃。而我党领导的两处乡农校自卫队200余人与群众一起,挥动长枪、大刀,与日寇展开了巷战,个个奋勇杀敌,双方对峙了大半小时,终因武器落后,人数悬殊,我军主动转移,日军遭受突然袭击,情况不明,没有冒然去追,而是对流坡坞进行了烧杀抢掠,当时22多名没有转移出来的群众被杀害,北街有8人被杀,其中有7位老人,西街有一家竟被杀害了4口,欠下了阳信人民第一笔血债,乡农自卫队员牺牲10余人。

主动转移的乡农自卫队,于当晚陆续来到预定的商河、惠民、阳信交界的八里泊,于12日向商河的龙桑寺乡农校转移,到达龙桑寺时,乡农校已空,日寇只相差半日就尾随赶到,很快将抵挡的一个班打散,在此情况下,随赵明新同志过黄河到达济南向省委汇报。后受中共山东省委和鲁西北特委委派,与袁振、冯乐进、冯鼎平等到长清建立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1月任中共长清临时党支部书记,冯乐进、袁振为委员。2月发动了马湾起义,建立长清抗日别动队。后加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编为第四大队,任中队长。5月,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任大峰山独立营一连副连长。6月,任中共长清县委首任书记。后任二团政治部主任,中共泰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泰西区四大队中队长、大队副、教导员,中共冀鲁豫区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局长。1945年5月被选为晋冀豫边区政府委员。1948年12月,参与接管天津,历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天津市副市长。1958年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天津市政协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1966年9月19日病逝。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