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荪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1824873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2月05日

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11-02-05 15:14:1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李凤荪自幼对农村深有感情。曾在他的专著绪言中写到:“吾华以农立国,垂五千年,国人生活所需,罔不唯农是赖,……然胼胝之劳苦,常不敌蟊贼之损害,如史称飞蝗蔽,螟务禾稼者,无世无之,是不可抗御之天灾乎?!”他取字“力耕”,立下致力于农业科学的抱负。
  在大学期间,仍旧靠工读和学校提供的奖学金维持学业。他身怀大志,见解独到,我行我素,潜心攻读。每逢假日,同学们或结伴春游,或秋爽登高,而他总是孤身独坐在阅览室里博览精读,搜集各种昆虫资料。每年一到暑假,他背负简单的行装,奔赴苏北粮棉产区,调查虫害,采集标本,参加治虫。在大学里4年,他踏遍了江苏省40余县的山山水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江苏省蝗虫之分布”、“捕蝗古法”两篇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得到江苏昆虫局局长张巨伯和中央农业实验所吴福桢主任的赏识。1930年1月毕业后,经二位举荐先后在江苏昆虫局和浙江昆虫局任技士兼主任,从事棉花害虫和蚊蝇防治的研究。在工作中他深感国内科技落后,设备和资料贫乏,很多问题难于解决,于是萌生了出国留学之念。1935年8月在亲友资助下,启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昆虫系学习。在学习期间,他承担了实验室制作蚊虫生殖器标本工作,并受南京中央棉产改进所之托,在美国棉产区考察棉花害虫及防治,以挣得回国的路费。193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而且被选为Sig-ma-Xi荣誉学会会员。
  1936年回国后,在南京中央棉产改进所棉虫股任技正。1938年回湖南,闭户3月,收集整理自己历年研究资料,写出了50万字的著作《中国经济昆虫学》,出版后影响甚大。
  1938年后,李凤荪曾先后在湖南农林改进所、湖南农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湖北农学院、湖北医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湖南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肖杰伍的推荐,返湘出任湖南大学农学院院长,1951年院系调整后,任湖南农学院昆虫学教授和植保系主任。1959年成立湖南林学院,他奉调任该院森林保护教研室主任。1964年调中南林学院直至1966年8月1日去世。
  李凤荪曾担国民政府教育部昆虫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湖南省科联和科普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昆虫学报》编委等职。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