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育英才毕生精力献航天
1981年11月26日,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导师名单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西工大飞行力学专业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专业点,陈士橹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这一年,西工大首批共招收博士生7名,全校6位博士生导师中仅陈士橹一人招收了两名学生——袁建平、熊笑非。袁建平是从一般力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考入飞行力学专业,熊笑非则是陈士橹亲手培养的飞行力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在培养第一批博士生期间,陈士橹倾注了大量精力,精心施教、诲人不倦。他根据袁建平和熊笑非两人不同的专业基础,为他们量身定做,制订了两个不同的培养方案。针对袁建平的专业基础,陈士橹在为他制订的培养计划中,特意安排了大半年的时间学习飞行力学专业课。
袁建平和熊笑非顺利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之后,陈士橹着手指导他们两人进行论文研究,选题方向都是弹性飞行器飞行力学。弹性飞行器飞行力学涉及到古典的飞行力学,以及控制、材料、结构,相对于原来的飞行力学学科是个很大的扩充,特别是当时现代控制理论在飞行力学中刚应用不久,就已经融入到陈士橹为袁建平和熊笑非选定的研究方向之中,这个选题同样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直到现在仍然是很多预研项目里的重要支持课题,国家还在以重点项目支持。
陈士橹在培养博士生的过程中,非常看重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方法及思维方式等,而对博士生学位课程的考试成绩并不十分在意。他只为袁建平和熊笑非提供一个宏观研究方向,细节上不作具体规定,但要求他们两人每两周上交一份所作研究的书面材料。袁建平回忆说:“研究工作有进展,哪怕是两页纸或一页纸,你拿给他看,他就会了解得很清楚,判断你做的到底有没有问题和意义,并且会指出你下一步的工作。”
为帮助袁建平和熊笑非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好地开展论文研究,1984年到1985年间,陈士橹经常带领他们两人参加全国飞行力学学术年会,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学术交流机会。
在陈士橹的悉心指导下,1985年初,袁建平和熊笑非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陈士橹亲自培养的我国第一批第一、第二位飞行力学学科博士。
三十余年来,陈士橹已亲自培养博士生32名、博士后5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弟子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既是对导师辛勤培育的真情回报,也是对陈士橹学术水平的印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二院总设计师于本水认为:“陈老师在中国的飞行力学界独树一帜。弹性体和飞行力学都有人在研究,但是把两个结合起来,在国内他开始得是最早的,成果也最丰富,在中国开辟了一个很好的领域。”于院士还打趣地说:“陈老师就像老母鸡,抱了那么一窝,现在查找文献的时候,他和他的弟子的文章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