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耳言犹在
提耳言犹在
王仁助 (曾教授生前好友)
今天上午,当轶春兄来说听到曾教授走了的消息时我非常震惊,觉得是不可能的事,后来看到昌生兄转发来池蕾教授与泽填兄的信息才确定了事实,顿时泣不成声,一个上午都在哽咽着回复收到的教授的生前好友的求证电话。回到家里,我老婆和小孩看到我悲泣的样子,接连问我怎么啦怎么啦。我抱着老婆和小孩,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颤抖着翻出手机信息给他们看……
教授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现在我眼前,记得每次到教授办公室喝茶,他都会热情地招呼我,问我喝什么茶,然后一一讲解茶文化。一边喝茶,一边讲民俗文化,他丰富的民俗文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睿智的思想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他讲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讲人文环境引经据典,甚至引伸出其性格特征,及其事业发展特征,再到普世价值观,精辟独到。 他做学术调研方法独特,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通过与朋友喝茶聊天从中获取广泛的认知、观念和习俗。
他广结善缘佛缘,从各个不同角度去了解学习探究知识的真谛,增进自身的修为。为探求某个民俗特征,他跨越千山万水,上赣州、入吉安、进南丰、达临川、赴豫章、转三清山考证道家民俗。
他关心公共事物,积极参与区政府重大政策修正。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人民的教授,他曾问我什么叫幸福,他说每天家里都有真切的笑声就是幸福。
他热心提携后俊,对有能力、有水平的朋友,在学术上有独特见解的朋友,总是不遗余力地引荐。我有一个朋友对《论语》有自己独特见地,他热情地指导、积极地引荐,使之进一步成熟。有一次他看到我的一幅书法作品,他在朋友面前不断地推荐我的书法,介绍名家与我结缘,帮我成才,让我在书法的学习道路上更上一层路。
他勤奋公关民俗文学数十年,前些日子他还对我说,几十年的磨砺,是出成果的时候了。可以我们再也无缘见到教授优雅精辟的论道,呜呼,天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