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始祖唐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137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8日

历史评论唐尧

发布时间:2011-08-30 16:11:56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尧典》记载,尧登位时,正值年富力强,十六岁由唐侯升为天子,在位七十年,禅位后八年而终,尧的年龄在百岁上下。尧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帝王世纪云,“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在今定州。后徒晋阳。”郑氏诗云:太原晋阳,尧始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则尧都之,在今临汾明矣。

  临汾即古之平阳,这里传说:帝尧的家乡在城南伊村,村之南门外,现有石碑,文曰“茅茨土阶”。尧之陵墓在城东,三山环包,二水交汇。尧陵前立有石碑,文曰“古帝尧陵”。古帝尧庙在城南,庙宇宏伟,历史久远,有碑文曰:“……”华府康衢在其北,茅茨土阶在其南,其东郭里,神林尧陵之所在也,其西则藐姑射之山,神人所居也……”。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品质与才智

  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所以他即位以后,局面大变: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首先使族人能紧密团结,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绩,区分高下,奖善罚恶,使政务井然有序 ;同时注意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教育老百姓和睦相处,因而“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

  政治民主与失误

  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说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9年,毫无功绩。这是关于尧的传说中,政治上的一次失误,类似的不足之处还有若干,总之尧的时代也不是尽善尽美,故又有舜继起的一番励精图治。由此也可知道,多数人的意见可能导致灾难。然而,人们依然崇拜尧,尽管尊重多数人意见的结果不一定好,但是尊重多数人意见的做法受到人们认同。

  尧陵尧庙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以后历代有“尧都平阳”之说。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 《诗经》中所说的唐国即在山西境内。今临汾尚存始建于晋代的尧庙,以及唐代修筑的尧陵。

  尧庙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南4公里。相传陶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县) ,有功于民,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始建于晋,历经重修,现存为 清代遗物。规模雄伟,布局疏朗,前有山门,碑列两侧,内有五凤 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尧王与四大臣宰被喻为五凤。 “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因此得名。尧井传为尧王所掘, 为记其菌,上筑井亭一座。广运殿面宽九间,进深六间, 重檐歇山顶, 高达27米,形制宏伟壮丽,殿周有廊环峙,柱础雕刻精, 殿内金柱肥硕,直通上层檐下,雄健的础石上雕云龙盘绕,蜿蜒自如。 龛内塑有尧王像及侍者。庙内存有碑十余通, 载陶尧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庙东北40公里筑有尧陵, 庙南3公里存有“茅茨土阶”石刻。

  尧陵

  尧陵在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临汾古称平阳,因尧在此建都,故称尧都,城南有尧庙,城东筑尧陵,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 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 相 映成画。祠内碑碣十余通,记尧王功绩与陵宇沿革。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2006年05月25日,尧陵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